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湖二首
作者: 李壁
新结方桥跨两间,更渠清溜作潺潺。
春来得句因池草,病起无端减带环。
楼迥却愁多见月,城高元不碍看山。
销忧况有诗书在,赢得湖边日日閒。
白话文翻译:
新修的方形桥跨过两间房子,清澈的水流在桥下潺潺而过。
春天来了,我因池塘里的草而获得了灵感,而无端的病痛让我减轻了负担。
高楼虽高,却常常为看到明月而感到忧愁,城墙虽高,却并不妨碍我欣赏山景。
消除忧虑的原因是有诗书相伴,因此我在湖边过着悠闲的日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新结:新修建。
- 方桥:方形的桥。
- 清溜:清澈的水流。
- 潺潺:流水声,形容水流动的状态。
- 得句:获得灵感或诗句。
- 池草:池塘边的草。
- 病起:生病的情况。
- 减带环:减轻包袱。
- 楼迥:高楼远离的样子。
- 愁多见月:因高楼而常常愁思月光。
- 销忧:消除忧虑。
- 诗书:诗歌与书籍。
典故解析:
- 楼与月:传统文化中,楼宇与明月常被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 湖边的生活:湖边的宁静生活常被文人雅士所推崇,代表一种闲适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李壁在雁湖旁的闲适生活中,可能是因生病而感到无奈,借助自然景色和诗书来消解内心的忧虑,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李壁的《雁湖二首》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的开头以“新结方桥”描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既有清新的水流,又有桥的稳固,象征着诗人在生活中寻求平衡和安宁。在春天到来之际,池塘草的生长激发了诗人的灵感,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提到生病的体验,似乎在暗示生活中的烦恼与无奈。然而,正是这种病痛让他得以反思,减轻了对世俗的执念。高楼和城墙的描写,既是对现实的直面,又暗含着诗人对心灵自由的渴望。最后一句“销忧况有诗书在”,表达了诗人对文化生活的热爱,诗书为他提供了精神的寄托与慰藉。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然、对文化的向往,以及在浮世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结方桥跨两间:新修的方形桥跨过两座建筑,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更渠清溜作潺潺:清澈的水流在桥下潺潺而过,描绘出清新的自然景象。
- 春来得句因池草:春天的到来使诗人获得了灵感,体现了他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 病起无端减带环:生病让诗人感到无奈,但也使他减轻了生活的负担。
- 楼迥却愁多见月:高楼虽然远离,却常常因看到明月而引发忧愁。
- 城高元不碍看山:即使城墙很高,仍然不妨碍欣赏远山的美景。
- 销忧况有诗书在:有诗书相伴,忧虑便会消散。
- 赢得湖边日日閒:在湖边的生活让诗人感受到无比的悠闲。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结方桥跨两间,更渠清溜作潺潺”,展现出诗人的工整和对称美。
- 比喻:如“楼迥却愁多见月”,将高楼与愁思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意象: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桥:象征人与自然的连接。
- 清溜: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清新。
- 池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灵感。
- 高楼:象征世俗的压迫与思虑。
- 明月:象征诗人的情感寄托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结方桥”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A. 诗人的心情
B. 自然景色
C. 建筑物 -
诗人因为什么获得灵感? A. 高楼
B. 池草
C. 明月 -
诗中提到“销忧”的原因是什么? A. 诗书
B. 高楼
C. 湖边生活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李壁《雁湖二首》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绪的关系。王维更侧重于山水的沉静与内心的清幽,而李壁则在展现自然的同时,更多地表达了对生活与文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雁湖二首》的全面解析,包括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和互动学习等,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