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楼三首》

时间: 2025-01-19 20:06:28

危槛倚孤城,风襟俗虑醒。

天高鸿类扎,云散日如萍。

疊巘斜衔岫,回川曲抱汀。

骚愁千古地,椒醑吊遗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危槛倚孤城,风襟俗虑醒。
天高鸿类扎,云散日如萍。
疊巘斜衔岫,回川曲抱汀。
骚愁千古地,椒醑吊遗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孤城的高楼上,倚靠着危险的栏杆,感受到清风拂面,世俗的忧虑在此刻都被唤醒。天空高远,鸿雁飞翔,云彩散开,阳光洒下,如同浮萍漂浮。层叠的山峰斜斜地挨着山岚,蜿蜒的河流环绕着沙洲。古往今来的骚愁在此地依然存在,举杯浇酒以祭奠逝去的灵魂。

注释

  • 危槛:指高楼的栏杆,形容其危险。
  • 孤城:形容城池的孤立,表明诗人所处的环境。
  • 俗虑:世俗的忧虑、琐事。
  • 鸿类:指鸿雁,象征高远,游子之思。
  • 云散日如萍:比喻阳光洒下,云彩散开,形容无忧无虑。
  • 疊巘:重叠的山岚。
  • 回川曲抱汀:蜿蜒的河流环绕着沙洲。
  • 骚愁:古代诗人所感的忧愁。
  • 椒醑:用椒调制的酒,古时用于祭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庠,字子华,号青溪,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的诗风多以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为主题,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常常通过山水描写抒发个人的情怀。

创作背景

《北楼三首》创作于诗人某次游览北楼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北楼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标,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诗人借此场景,抒发了对古代骚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开篇“危槛倚孤城”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孤独的高楼让人感受到一种高远与渺小的对比,既有孤城的悲凉,又有高处的清新。“风襟俗虑醒”则揭示了诗人心中的忧虑与烦恼,似乎是在自我反思,摆脱世俗的羁绊。

接下来的“天高鸿类扎,云散日如萍”展现了辽阔的天空与自由的鸿雁,诗人通过这一意象,反映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似乎在告诉读者,要勇于追求心中的理想。山川河流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美,诗人与自然的融合让人感到一种宁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骚愁千古地,椒醑吊遗灵”则是对历史与逝者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思考与追忆。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危槛倚孤城:诗人站在高楼的栏杆上,眺望四周,感受到孤独与危险。
  2. 风襟俗虑醒:清风吹拂,唤醒了心中的世俗忧虑,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3. 天高鸿类扎:高空中的鸿雁飞翔,象征着高远与自由。
  4. 云散日如萍:阳光透过云层洒下,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5. 疊巘斜衔岫: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山川的壮丽。
  6. 回川曲抱汀:河流环绕着沙洲,展现自然的灵动。
  7. 骚愁千古地:历史的忧愁在此地依然存在,诗人对历史的反思。
  8. 椒醑吊遗灵:用酒祭奠逝去的灵魂,表达对历史的追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散日如萍”,用浮萍比喻光影的浮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修辞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鸿类”“疊巘”等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山水自然为背景,结合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思考,探讨了孤独与追求理想的主题。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体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危槛:象征危险与孤独。
  2. 孤城:代表疏离与独立。
  3. 鸿类:象征自由与高远的追求。
  4. 云散日如萍:象征心境的宁静与无忧。
  5. 疊巘:代表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6. 骚愁: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站在何处写下这首诗?

    • A. 山顶
    • B. 高楼
    • C. 河边
    • D. 林中
  2. “天高鸿类扎”中的“鸿类”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
    • B. 鸿雁
    • C. 云彩
    • D. 山峰
  3. 诗中提到的“椒醑”主要用于什么?

    • A. 喝酒
    • B. 祭奠
    • C. 烹饪
    • D. 调饮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北楼三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但王维更强调宁静与和谐,而宋庠则更注重孤独与历史的思考。两首诗在意象使用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和表达的深度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