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剑门
作者:秦瀛 〔清代〕
谁割栈云青?移来大剑形。
双扉开绝壁,一线走沧溟。
凿破疑鬼斧,削成烦巨灵。
但有飞鸟外,积铁插空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剑门山的壮丽景色。谁在那青色的栈道上割下了云雾,移来了像大剑一样的山形?双扇门洞开于绝壁之上,仿佛一线连接着无边无际的海洋。那岩石被犹如鬼斧神工般的力量凿穿,削成了巨大的灵异形状。唯有飞鸟在外飞翔,仿佛在这空旷的天地中,积累了如铁般的沉重。
注释:
字词注释:
- 割栈:指的是在栈道上割云雾,形象地描绘了云的飘动和栈道的险峻。
- 大剑形:形容山形像一把巨剑,象征峻拔。
- 双扉:指的是山口的两侧,像门一样开阔。
- 沧溟:指无边的大海,象征辽阔的气势。
- 鬼斧:形容自然的鬼斧神工,暗示这座山的形成不凡。
- 积铁:象征沉重和深邃的天空。
典故解析:
“鬼斧神工”出自《庄子》,用以形容自然造化的奇妙和伟大。剑门的壮观与神秘常与历史传说相结合,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瀛(清代),字子华,号豫山,山西人,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而有气势,擅长描绘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剑门山壮丽自然景观的赞美。剑门山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道,文化底蕴深厚,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敬仰与思考。
诗歌鉴赏:
《剑门》是一首描写自然壮丽景观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剑门山的雄伟与神秘。开篇以“谁割栈云青”引入,仿佛在追问自然的力量,接着用“移来大剑形”形容山的形态,给人以视觉冲击。双扇门的开阔与绝壁的险峻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一线走沧溟”将山与海相连,展现出一种辽阔的感觉。接着“凿破疑鬼斧,削成烦巨灵”更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鬼斧神工,表现出山的神秘与伟岸。最后两句“但有飞鸟外,积铁插空冥”则以飞鸟的自由与沉重的空冥形成对比,暗示着自然与生命的交错,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剑门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清代山水诗的特点: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割栈云青?
以疑问的语气开头,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惊叹与敬畏。 -
移来大剑形。
以比喻手法将剑门山的轮廓形象化,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 -
双扉开绝壁,
描绘了山口的开阔与险峻,形成强烈的对比。 -
一线走沧溟。
描绘了山与海的连接,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与无垠。 -
凿破疑鬼斧,
形容自然力量的伟大,暗示山的形成是不可思议的。 -
削成烦巨灵。
通过夸张手法表现山的巨大与神秘。 -
但有飞鸟外,
表达了飞鸟的自由,与巨大的山形成鲜明对比。 -
积铁插空冥。
以沉重的意象结束,暗示自然的深邃与生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剑门山比作“巨剑”,增强了形象感。
- 夸张:使用“鬼斧神工”来形容自然的伟大。
- 对仗:如“飞鸟”与“积铁”形成对比,增强了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剑门山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象征着壮丽与力量,增强了山的雄伟感。
- 云:代表着自然的变化与神秘。
- 飞鸟:象征自由与生命,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
- 铁:象征沉重与深邃,暗示着自然的厚重与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剑门》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秦瀛
C) 杜甫
D) 白居易 -
“移来大剑形”中“大剑”指的是?
A) 一把剑
B) 剑门山的形态
C) 一种武器
D) 一条河流 -
诗中提到的“鬼斧”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人工雕刻
B) 自然的奇妙
C) 战争的工具
D) 传统的手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秦瀛的《剑门》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秦瀛更强调了山的雄伟与神秘,而王维则更注重山水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