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桓道中奉寄家叔父平凉》
时间: 2025-01-17 10:2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紫塞秋深木叶红,一年离思逐崆峒。
乱山匹马燕云北,古郡斜阳陇水东。
雁影遥连沙碛暮,笳声寒起戍楼空。
焚香帘阁多清暇,应有音书寄北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深处的紫塞,树叶红得如火,令我一年以来的离愁不断涌现。远处的山峦苍翠,马蹄声伴随着北飞的燕群,古老的郡城在斜阳的映照下,陇水波光粼粼。雁阵的身影遥远地连接在沙漠的黄昏之上,戍楼的笳声在空旷中回荡。焚香的帘阁中有许多清闲的时光,我想应该有音信通过北风寄来。
注释:
- 紫塞:指的是边境地区,常指北方的边塞。
- 崆峒:崆峒山,位于中国甘肃省,是道教圣地,诗中用以象征思乡之情。
- 匹马:独自骑马,形容孤独的旅程。
- 斜阳: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思乡的情感。
- 陇水:陇水,指的是陇山的水,古郡的水流。
- 笳声:古代的一种乐器声,常用来报警或传递信号。
- 焚香:焚烧香料,表示一种清雅的生活情趣。
典故解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秋深的紫塞和离愁的情感,反映出对家乡的思念。崆峒山作为道教圣地,常常与思乡之情相连。雁阵的北飞象征着离别与归去,笳声的寒冷则增添了孤寂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瀛(生卒年不详),字洵甫,号云鹤,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独特的意象而著称。他的诗风清丽,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远离家乡、行旅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浓厚的秋意和孤独感,使得离愁愈发显得深沉。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紫塞,诗人用“紫塞秋深木叶红”开篇,鲜明地呈现了秋天的氛围。树叶红透,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时光的无情,随之而来的“一年离思逐崆峒”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诗中“乱山匹马燕云北”一句,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孤单的旅途,身边的自然景象竟与他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古郡在斜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柔和,却又让人倍感孤独。
“雁影遥连沙碛暮,笳声寒起戍楼空”两句,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雁阵在黄昏的沙漠上飞翔,象征着离别与归去的渴望,而戍楼的笳声在空中回响,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奈与孤独。最后两句“焚香帘阁多清暇,应有音书寄北风”,则是对家叔父的思念,借助焚香的清香,寄托着对故乡的渴望与对亲人的思念。
整首诗在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之间恰如其分地相互交融,既描绘了壮丽的秋景,又深刻地表达了离愁别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塞秋深木叶红:描绘了边塞地区秋天的深沉与树叶的红色,象征着生命的灿烂与时光的流逝。
- 一年离思逐崆峒:表达了诗人一年以来的思乡情感,似乎在追逐着崆峒山的身影。
- 乱山匹马燕云北:通过独自骑马的形象,展示了孤独的旅程,燕群北飞象征着离别。
- 古郡斜阳陇水东:描绘了古郡在夕阳下的恬静,陇水的流动映衬出诗人的思绪。
- 雁影遥连沙碛暮:雁阵的远影连接着沙漠的黄昏,象征着离愁与归期的渴望。
- 笳声寒起戍楼空:戍楼的笳声在空中回响,增强了孤独与寒冷的氛围。
- 焚香帘阁多清暇:焚香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清淡的生活情趣。
- 应有音书寄北风: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希望能通过北风传递音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雁影遥连沙碛暮”,将雁的飞行比作思乡情感的延续。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笳声寒起”,将笳声赋予了情感,增强了氛围的渲染。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借助秋天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塞:象征边疆的辽阔与孤独。
- 秋深: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时光的无情。
- 木叶红:象征生命的灿烂与深情的追忆。
- 乱山:象征旅途的坎坷与不易。
- 雁影:象征离别与归去的渴望。
- 笳声:象征孤独与冷清,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思乡
C. 愤怒
D. 平静 -
“古郡斜阳陇水东”中,斜阳的意象代表什么?
A. 白昼的结束
B. 生命的开始
C. 时间的流逝
D. 美好的回忆 -
诗中提到的“焚香”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生活的享受
C. 对亲人的思念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离骚》 - 屈原
- 《秋夕》 - 杜牧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通过月光的意象,反映出个人的孤独与思念。
- 《秋夕》:描绘秋天的孤寂与思念,情感基调与《兴桓道中奉寄家叔父平凉》相似,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
此内容为您提供了对秦瀛《兴桓道中奉寄家叔父平凉》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