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
时间: 2025-01-04 11:46: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
鸳鸯湖边月如水,
孤舟夜傍鸳鸯起。
平明击缆石桥亭,
惭愧冒寒髯御史。
结交最晚情独厚,
论心无数今有几。
寂寞抱关叹萧生,
耆老执戟哀扬子。
怪君颜采却秀发,
无乃迁谪反便美。
天公欲困无奈何,
世人共抑真疏矣。
毗陵高山锡为骨,
陆子遗味泉冰齿。
贤哉仲氏早拂衣,
占断此山长洗耳。
山头望湖光泼眼,
山下濯足波生指。
倘容逸少问金堂,
记与嵇康留石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鸳鸯湖畔的情景,湖面如同明镜,孤舟在水面上轻轻摇曳。诗人在石桥亭上击打缆绳,感到对身为官员的惭愧。与朋友的交情虽然建立得晚,但情谊却特别深厚。回想起当年,能够倾心交谈的人如今又有多少呢?寂寞的等待中,诗人感叹对往事的怀念,年长的智者们也对历史感到悲叹。诗人想,难道你的容颜与秀发的变化是因为遭遇贬谪,所以反而显得更为美丽吗?天公无情地让人困于此地,世人普遍对真正的才华有所忽视。毗陵的高山如同骨架,陆子的遗风如泉水般清凉。贤者仲氏早年就脱离世俗,独占这山,长久保持清净。站在山顶望去,湖光潋滟,水波荡漾,若能与逸少讨论金堂之事,便是与嵇康共留美好回忆。
注释
- 鸳鸯湖:湖名,象征美好与和谐美的景象。
- 孤舟:指诗人独自一人在湖面上划船,寓意孤独。
- 髯御史:指身为官员,暗示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惭愧。
- 寂寞抱关:意指孤独地守关,表达孤独与思念之情。
- 仲氏:指仲尼(孔子),表达对理想人生态度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表达其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慨,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以“鸳鸯湖边月如水”引入,描绘出宁静的夜晚景象,随之而来的“孤舟夜傍鸳鸯起”,则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诗人自谦地提到“惭愧冒寒髯御史”,表现了对身为官员的无奈与惭愧,暗示了对权力与名利的反思。
诗中提到“结交最晚情独厚”,表达了对晚期友谊的珍视,同时感叹人际关系的变迁,让人思考真正的友谊有多么稀少。对“寂寞抱关叹萧生”的感慨,则是对人生孤独的深刻体悟。而在对“颜采却秀发”的探讨中,诗人提出了对美与丑、成功与失败的哲学思考,揭示了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整首诗通过山水意象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赋予了诗歌丰富的内涵与情感,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鸳鸯湖边月如水”:描绘湖面如水的月光,营造宁静的氛围。
- “孤舟夜傍鸳鸯起”:孤舟在水面轻轻摇曳,暗示孤独与无依。
- “平明击缆石桥亭”:在亭中击打缆绳,表现诗人的内心情感。
- “惭愧冒寒髯御史”:自谦表露对官场的惭愧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如水”,将月光比作水,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山头望湖光泼眼,山下濯足波生指”,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 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意象分析
- 湖水: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反思。
- 孤舟:象征孤独与自我探索。
- 月光:象征美好与希望。
- 山:象征理想与高尚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舟夜傍鸳鸯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失落
-
“惭愧冒寒髯御史”中的“寒髯”指代什么?
- A. 官员身份
- B. 年龄
- C. 孤独感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在描写夜晚景色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强调友情与孤独,后者则突出对历史的追忆与豪情。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