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新秋)》

时间: 2025-01-19 22:43:12

风卷珠帘自上钩。

萧萧乱叶报新秋。

独携纤手上高楼。

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

香生雾縠见纤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卷珠帘自上钩。
萧萧乱叶报新秋。
独携纤手上高楼。
缺月向人舒窈窕,
三星当户照绸缪。
香生雾縠见纤柔。

白话文翻译:

风将珠帘卷起,轻轻挂在高处。
萧萧的落叶声报晓了新秋的到来。
我独自携着纤细的手,走上高楼。
缺月向我舒展着它的婀娜身姿,
三星在窗前照耀着华美的绸缪。
香气在雾气中飘散,显得格外柔美。

注释:

字词注释:

  • 卷珠帘:风将珠帘卷起,珠帘指的是一种装饰性的帘子。
  • 萧萧:形容落叶的声音,表现出秋天的凋零与萧索。
  • 纤手:细长的手,象征着女子的柔美。
  • 窈窕:形容身材曼妙,常用来形容美人。
  • 绸缪:指精致的衣物,常作美丽的象征。
  • 雾縠:雾气与轻薄的纱一样,形容香气的柔和。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和女子的美丽,表现了诗人对新秋的感慨与对美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尤其以词作闻名。苏轼在政治上经历坎坷,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但他在流亡生涯中依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创作背景:
《浣溪沙(新秋)》创作于秋季,诗人以风、叶等自然景象为引子,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和秋天即将来临的感慨,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美景的结合。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新秋的景象,展现了苏轼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独特的审美情趣。诗的开头“风卷珠帘自上钩”,生动描绘了秋风的轻柔与动感,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接着,诗人以“萧萧乱叶报新秋”指明季节的变化,如同自然在低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独携纤手上高楼”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也暗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高楼的意象往往象征着高远的志向或对生活的向往,而“缺月向人舒窈窕”则以缺月暗示着一种缺憾的美,给人一种柔和而婉约的感觉。

在“三星当户照绸缪”中,三星的闪耀与绸缪的华丽相结合,给整首诗增添了几分光辉和梦幻。最后一句“香生雾縠见纤柔”更是将香气与柔美结合,展现了秋天的细腻与温柔。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流露出诗人对秋天的深切感受与对美的向往,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卷珠帘自上钩”:秋风柔和,轻轻将珠帘卷起,自然又随意。
  • “萧萧乱叶报新秋”:落叶声声,传达出秋天的到来,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 “独携纤手上高楼”:诗人独自行走,强调了孤寂与独立的情感。
  • “缺月向人舒窈窕”:缺月映照出女子的美丽,表现出一种柔和的意境。
  • “三星当户照绸缪”:星光闪烁,照耀着华丽的衣物,增添了夜色的美感。
  • “香生雾縠见纤柔”:香气在薄雾中弥漫,展现出一种柔美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如“风卷珠帘”,让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帘: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 落叶: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高楼:代表着追求与志向。
  • 缺月:象征着美好的缺憾。
  • 三星: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香气:代表着生活的细腻与柔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卷珠帘自上钩”意指什么?
    A. 风将珠帘吹起
    B. 珠帘在风中摇曳
    C. 珠帘完全卷起
    D. 珠帘静止不动

  2. “萧萧乱叶”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秋天的萧条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3. 诗中提到的“缺月”主要象征了什么?
    A. 完美的圆满
    B. 缺憾的美
    C. 冷酷的孤独
    D. 明亮的未来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秋天的情感。
  • 柳永《雨霖铃》:描写离愁的情感,具有相同的内涵。

诗词对比:
苏轼的《浣溪沙》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对自然和内心情感的探索,但苏轼通过细腻的秋景描绘展现了柔美与孤独,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集》:收录苏轼的全部诗作。
  • 《宋词三百首》:选录了宋代著名词作,便于对比与学习。
  • 《古诗十九首》:古诗的经典选集,帮助理解古代诗歌的技巧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