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 其三》

时间: 2025-01-20 01:16:50

海榴如火发高丛,空斗炎炎烈日红。

争似栀花浑是雪,净香薰透一池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榴如火发高丛,
空斗炎炎烈日红。
争似栀花浑是雪,
净香薰透一池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海榴花在阳光下的灿烂景象,像火一样在高高的丛中绽放,映衬着烈日的红光。它与栀子花相比,后者则如雪般洁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清新的香味弥漫在一池的微风中。

注释:

  • 海榴:一种花木,花色鲜艳,常用于园林观赏。
  • 如火:形容花色鲜艳,像火一样。
  • 空斗:形容天空中烈日高照,光芒四射。
  • 争似:与“争”字连用,表示对比和竞争。
  • 栀花:栀子花,洁白如雪,香气扑鼻。
  • 净香:清新、纯净的香气。
  • 薰透:弥漫,香气透过空气。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花的描写,反映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关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华,号烨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哪些特定历史背景未有详细记载,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强调文人的自然情怀与个人修养,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池上 其三》以海榴花和栀子花为主线,展现了鲜艳与洁白、炽热与清新的对比。首句“海榴如火发高丛”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景,海榴花的热烈与阳光的强烈辉映,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而“空斗炎炎烈日红”的描写,则进一步强调了夏日的酷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下来的“争似栀花浑是雪”既是对比也是升华,海榴的火热与栀子的洁白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争似”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栀子花的香气与美丽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和宁静。

最后一句“净香薰透一池风”则将整个景象升华为一种感受,清香在微风中弥漫,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之情感的完美结合,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海榴如火发高丛:海榴花色鲜艳,如同火焰般在高大的丛中盛开。
    2. 空斗炎炎烈日红:天空中的烈日如火般灼热,映照着一片红光。
    3. 争似栀花浑是雪:相比之下,栀子花洁白如雪,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4. 净香薰透一池风:栀子花的清香在风中弥漫,沁人心脾。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火、浑是雪,增强了形象的表现力。
    • 对仗:如“海榴”与“栀花”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
    • 拟人:通过“薰透”的描述,使香气似乎具备了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热爱。

意象分析:

  • 海榴:象征热情与生命力。
  • 栀花:象征纯洁与宁静。
  • 烈日:象征严酷的自然力量。
  • 清风:象征舒适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海榴的颜色被形容为:

    • A. 白色
    • B. 红色
    • C. 绿色
  2. 栀子花的香气被描述为:

    • A. 刺鼻
    • B. 清新
    • C. 淡薄
  3. 诗中提到的天气状况是:

    • A. 阴天
    • B. 多云
    • C. 炎热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张镃的《池上 其三》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但张镃侧重于花的色彩与香气,李白则更多地表现月光下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都体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情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