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参政范公因书桂隐近事奉寄二首》
时间: 2025-01-17 10:26: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怀参政范公因书桂隐近事奉寄二首
作者: 张镃 〔宋代〕
石湖仙伯住吴门,事业文章两足尊。
南北东西曾遍历,焉哉乎也敢轻论。
桂园柳色金丝织,笠泽桃花锦浪翻。
小大风烟俱自适,鹪巢终莫拟云鲲。
白话文翻译:
石湖的仙伯住在吴门,事业和文章都值得尊敬。
他曾经南北东西游历,谁敢轻易地评论他呢?
桂园的柳色如金丝般细腻,笠泽的桃花像锦浪一样翻滚。
不论大小风烟都随意自如,鹪鹩的巢穴也不必去妄想云中的鲲鹏。
注释:
- 石湖仙伯:指的是范仲淹,因其曾居住于石湖,且在文学和政治上成就卓著。
- 吴门:指的是江苏吴江一带,古代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 事业文章:指的是政治事业和文学作品。
- 南北东西:指的是旅行的广泛,涵盖了中国的各个方向。
- 桂园柳色:桂园指的是范仲淹的隐居之地,柳色则形容春天的景象。
- 金丝织:形容柳树的柔美,犹如金丝般细腻。
- 笠泽桃花:笠泽指的是桃花盛开的地方,描绘春天的生机。
- 小大风烟:指的是无论大小的事情或风景。
- 鹪巢:鹪鹩是一种小鸟,象征平凡和安逸。
- 云鲲:鲲鹏是传说中的大鱼,象征着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昶,号云溪,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处于政治与文化的繁荣阶段。张镃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政治抱负著称,作品多涉及家国情怀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镃对范仲淹的怀念之际,范仲淹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诗中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钦佩与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采用了典雅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开篇以“石湖仙伯住吴门”引入,直接点明范仲淹的身份,并通过“事业文章两足尊”来强调其在政治和文学上的双重成就。接下来的“南北东西曾遍历”展示了范仲淹的广泛经历,暗示其丰富的阅历和开阔的视野。
“桂园柳色金丝织,笠泽桃花锦浪翻”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生活景象,柳色与桃花的对比,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最后两句提到“小大风烟俱自适”,显示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洒脱,鹪巢与云鲲的对比则表现了对平凡与伟大生活选择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是对范仲淹的赞美,也是对自身生活态度的反思,充满了哲理和诗意,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湖仙伯住吴门:开篇明确了范仲淹的身份与居所。
- 事业文章两足尊:赞美其在政治和文学的成就。
- 南北东西曾遍历:强调他的广泛经历和见识。
- 焉哉乎也敢轻论:对其成就的不轻易评论,表现敬意。
- 桂园柳色金丝织:描绘自然美景,象征理想境界。
- 笠泽桃花锦浪翻:继续描绘春天的美好,生机勃勃。
- 小大风烟俱自适:表达淡泊名利,随和自在的态度。
- 鹪巢终莫拟云鲲:对平凡生活与理想追求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色比作金丝,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南北东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形成丰富的意象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范仲淹的敬仰与追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平凡生活的理解,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湖:象征隐逸与安宁。
- 吴门:代表文化与文人聚集的地方。
- 桂园:象征理想生活。
- 桃花: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风烟:象征生活中的纷扰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石湖仙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范仲淹
- C. 杜甫
- D. 苏轼
-
诗中提到的“桂园柳色”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春天的景色
- B. 秋天的落叶
- C. 夏天的炎热
- D. 冬天的寒冷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赞美自然
- B. 追忆历史人物
- C. 表达对平凡生活的思考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范仲淹
- A. 春天的景色
- D. 以上皆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张镃的作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上有相似之处,但张镃更侧重于对理想生活的描绘,而苏轼则更强调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感慨。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丰富了宋代文学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仲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