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湖汎舟因过琼华园六首》

时间: 2025-01-19 23:58:30

草生荒径没靴深,寂寂危亭藓晕侵。

翠辇不来知几夏,野禽啼暝古松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生荒径没靴深,
寂寂危亭藓晕侵。
翠辇不来知几夏,
野禽啼暝古松林。

白话文翻译:

荒凉的小路上草丛生长,深得让人无法穿过,
寂静的高亭上苔藓渐渐侵蚀。
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个夏天过去,
野鸟在古老的松林中黄昏时分啼鸣。

注释:

  • 草生荒径:草在荒废的小路上生长,形容小路荒凉。
  • 没靴深:形容草长得很高,鞋子陷入其中。
  • 寂寂:形容环境安静,没有声音。
  • 危亭:高高的亭子,给人一种孤独之感。
  • 藓晕侵:苔藓逐渐侵蚀亭子的表面,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翠辇:指的是华丽的车子,这里可以理解为富贵人家或权贵。
  • 知几夏:不知道已经过去多少个夏天,表达时间的无情。
  • 野禽:野生的鸟类。
  • 啼暝:黄昏时的啼叫,带有一种凄凉的情绪。
  • 古松林:古老的松树林,给人一种悠久的感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翠辇”暗示了权贵的生活方式,诗中通过对比自然与人造的景象,反映了人们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讷,号巢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夏日,诗人泛舟南湖,途经琼华园,受到周围自然景色的触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宁静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头两句描绘荒凉的小路和苔藓覆盖的亭子,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衰败,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静谧与孤寂。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翠辇不来”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反思,富贵的车马不再光临,暗示着诗人对繁华生活的淡漠和对自然的向往。最后一句通过野禽的啼叫,增强了黄昏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生荒径没靴深:形象地描绘了小路的荒凉与杂草的丰盛,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2. 寂寂危亭藓晕侵:危亭的静谧和苔藓的覆盖,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环境的变化。
  3. 翠辇不来知几夏:引入人类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形成对比,表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4. 野禽啼暝古松林:描述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生荒径”比作一种荒凉,生动形象。
  • 拟人:苔藓似乎在“侵蚀”亭子的表面,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如“翠辇不来”与“野禽啼暝”构成强烈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间繁华的无奈,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生机与荒凉的象征,代表着自然的生命力。
  • :人造的空间,象征着人类的孤独与过往。
  • 翠辇:富贵与繁华的象征,反映出社会的浮华与短暂。
  • 野禽:自然的生灵,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翠辇”代表了什么? A. 贫穷
    B. 富贵
    C. 自然
    D. 战争

  2. 诗中描绘的亭子是怎样的状态? A. 繁华
    B. 荒凉
    C. 热闹
    D. 破旧

  3.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A. 愉快
    B. 无奈
    C. 忽视
    D. 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夜泊牛津》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自然与人生哲思上的不同表现。张镃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对自由与人生的向往。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但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