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 其二十》
时间: 2025-01-19 17:41: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经不可尚,谁复得其真。
后圣如有作,再使风俗淳。
忆昔周邦旧,文王受命新。
何意继周者,而乃在强秦。
遂使寰宇内,纷然浑泥尘。
卯金成事业,为之亦辛勤。
仁泽被四海,皇天固无亲。
万物已枯槁,生意复津津。
吾今处闲散,有此漉酒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经典的失落感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作者认为经典的教义已经被忽视,后来的圣人如果再有作为,也难以使风俗变得淳厚。回忆起周朝的文王接受新的使命,感慨为何继承周朝的是强大的秦国。导致当今社会混乱不堪,仿佛一片污泥。即使辛勤工作,也未能成就大业。仁德的恩泽本应普及四海,但上天并没有特别偏爱谁。万物已经枯萎,生机似乎又重新复苏。我如今处于闲适之中,手中有酒,窗外清风徐来,自以为是羲皇那样的人。
注释
- 六经:指《易经》《书经》《诗经》《礼记》《乐经》《春秋》,是儒家经典。
- 后圣:后来的圣贤,指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的人。
- 风俗淳:社会风气纯正。
- 周邦:周朝的国家,代表着古代的理想社会。
- 文王:周文王,是周朝的开创者之一。
- 强秦:秦国,后来统一中国的强大国家,但其手段被认为粗暴。
- 卯金成事业:比喻辛勤工作以成就事业。
- 仁泽:指仁德的恩泽。
- 羲皇:指古代的贤明君主,传说中的黄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贤(原德),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常常在诗中融入哲理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之时。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与批判,渴望回归淳朴的道德风尚。
诗歌鉴赏
李贤的《和陶诗其二十》通过深刻的历史反思,揭示了古典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首句“六经不可尚”直接表明了对经典的质疑,反映了对当时人们对儒家经典重视程度的失望。接下来的几句则追溯了周朝的辉煌,文王的德治是一个理想的标杆,但现实却是秦朝的强势崛起,代表着强权与暴力。
整首诗在情感上从对历史的追忆转向对当下的批判,尤其是“卯金成事业,为之亦辛勤”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辛勤劳动的无奈感,虽然他努力奋斗,但仍然感受到社会的浑浊与无望。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与隐逸情怀,透过清风明月的意境,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中所用的意象如“清风北窗下”,营造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自我内心的追求与和谐,最终回归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经不可尚:古典经典无法被尊崇。
- 谁复得其真:谁还能够获得其中的真实精髓。
- 后圣如有作:若后来的圣人有作为。
- 再使风俗淳:能够再次使风俗变得淳朴。
- 忆昔周邦旧:回忆起周朝的往昔。
- 文王受命新:文王接受新的使命。
- 何意继周者:为何继承周朝的却是。
- 而乃在强秦:却是在强大的秦国。
- 遂使寰宇内:因此使整个世界。
- 纷然浑泥尘:纷乱中像浑浊的泥土。
- 卯金成事业:辛勤工作以成就事业。
- 为之亦辛勤:为了此事也非常辛苦。
- 仁泽被四海:仁德的恩泽普及四海。
- 皇天固无亲:上天本无偏爱。
- 万物已枯槁:万物已然枯萎。
- 生意复津津:生机又重新复苏。
- 吾今处闲散:我如今处于闲适之中。
- 有此漉酒巾:手中有酒可以轻饮。
- 清风北窗下:清风拂过北窗下。
- 自谓羲皇人:自以为是羲皇那样的人。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代的理想与现实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用“卯金”隐喻辛勤工作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 拟人:将自然界的现象与人的情感结合,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当代社会风气的失望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自我内心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经:象征传统文化与智慧。
- 周邦:象征理想的社会与治国理念。
- 强秦:象征权力与暴力的统治。
- 清风:象征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六经不可尚”中的“六经”指的是: A. 历史书籍
B. 儒家经典
C. 道教经典 -
诗中提到的“文王”是指: A. 秦国的国君
B. 周朝的开创者
C. 汉代的王者 -
诗的最后一句“自谓羲皇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自得其乐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贤的诗相比,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李贤则是在反思历史与现实的矛盾中寻求自我安慰。两者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