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阻风》

时间: 2025-01-04 08:49:43

客与舟俱驻,山沈日又昏。

水寒星到底,江近月当门。

风色占旗角,潮生辨岸痕。

回看南翥雁,远影过前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与舟俱驻,山沈日又昏。
水寒星到底,江近月当门。
风色占旗角,潮生辨岸痕。
回看南翥雁,远影过前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客人在江边的情景。他和船一同停留,山峦在傍晚的阳光下渐渐消失,天空也变得昏暗。水面寒冷,星星的光芒在水中闪烁,江边的月亮正好映入眼帘。风的方向在帆角上显现,潮水上涨时可以辨认出岸边的痕迹。回头望去,南飞的大雁在远处的村庄上空划过,留下淡淡的身影。

注释:

  • :指旅客。
  • :船。
  • :沉没、隐没。
  • :天色暗淡。
  • :冷,表示水温低。
  • :星星。
  • 月当门:月亮正好在门前。
  • 风色:风的方向和状态。
  • 占旗角:帆的角落被风吹动。
  • 潮生:潮水上涨。
  • 岸痕:岸边的痕迹。
  • 南翥雁:南飞的雁。
  • 远影:远处的影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树(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子青,号耕陶,出生于江苏,擅长诗文和书法。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京口阻风》写于清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以旅途中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作品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京口阻风》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清代诗人袁树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内心的孤独感。诗中以简单的景象描绘,勾勒出一个在江边停留的旅客的心境。开头两句“客与舟俱驻,山沈日又昏”便设定了一个静谧而略显沉重的氛围,旅客与船只一同停留,给人一种时间的停滞感。随着“水寒星到底,江近月当门”的展现,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冷清又美丽的夜晚,水的寒冷与星星的闪烁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孤独的美感。

接下来的“风色占旗角,潮生辨岸痕”,则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风的方向和潮水的涨落描绘出一种动态的美。最后一句“回看南翥雁,远影过前村”则将思绪引向远方,南飞的大雁成为情感的象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全诗不仅仅是对景的描绘,更是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旅途、孤独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与舟俱驻:描绘了一个旅客与船只一同停靠的场景,暗示了旅途的停滞与内心的沉重。
  • 山沈日又昏:山峦在日落时分消逝,天色渐暗,给人一种孤寂而沉重的感觉。
  • 水寒星到底:描写水面寒冷,星星在水中闪烁,增加了夜晚的神秘感。
  • 江近月当门:江边的月亮映入眼帘,带来一丝温暖的光亮。
  • 风色占旗角:风向影响船帆,体现了自然的力量。
  • 潮生辨岸痕:潮水上涨,可以辨认岸边的痕迹,暗示时间的流逝。
  • 回看南翥雁:回头望去,南飞的大雁成为思乡的象征。
  • 远影过前村:远处的村庄和雁影交织,增强了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沈日又昏”与“水寒星到底”,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南翥雁”象征着思乡与归属,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 拟人:风占旗角,赋予自然以生命,使景象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旅途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紧密结合,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旅途与人生的漂泊。
  • :代表着稳定与永恒,形成对比。
  • :象征情感的流动与变化。
  • 星月:象征希望与孤独。
  • 南翥雁:思乡与归属的象征,饱含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客与舟俱驻”的意思是: A. 旅客与船只都在动
    B. 旅客与船只都停留
    C. 旅客在船上

  2. “南翥雁”指的是: A. 向北飞的雁
    B. 向南飞的雁
    C. 不飞的雁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的感悟与思念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江景,表达了旅途的孤独与对历史的思考。
  • 《鹿柴》:通过山水意象传达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