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雨作寒
作者:范成大 〔宋代〕
婢喜蚊僵雾帐,
儿嗔蜗篆风棂。
兀坐鼻端正白,
忘怀眼底常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寒意渐浓的家庭景象:
女佣高兴地看着帐子里被蚊子打死的情景,
小孩则在风中对着窗棂发脾气。
我独自坐着,鼻尖冷得发白,
却忘却了眼底那常存的青翠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婢:指女仆,女性的仆人。
- 喜:高兴,乐于。
- 僵:死去,静止。
- 雾帐:用雾气弥漫的帐子,形容潮湿的环境。
- 儿:指小孩。
- 嗔:生气,发脾气。
- 蜗篆:蜗牛的壳,形容小巧的东西。
- 风棂:窗户的格子,窗棂。
- 兀坐:独自坐着,形容状态。
- 忘怀:忘却,抛开。
- 眼底:眼中所见。
- 常青:常绿,象征生机与希望。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家庭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家庭氛围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浩,号石湖,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小品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的对比之际,诗人通过日常的细微观察,传达出对家庭温暖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积雨作寒》通过细腻的生活描写,展现了雨后寒冷的情景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诗中女仆对着被蚊子打死的情景感到高兴,而小孩则因风吹窗棂而感到不满,呈现出一种生动的家庭气氛。诗人用“兀坐鼻端正白”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受到的冷意,仿佛与周围的温暖和趣味格格不入。最后一句“忘怀眼底常青”则让人联想到一种内心的矛盾,虽然眼前的景象让人感到寒冷,但内心深处却依然渴望着生机与希望。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生活的细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婢喜蚊僵雾帐:女仆看见蚊子被打死,感到高兴,说明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小乐趣依然存在。
- 儿嗔蜗篆风棂:小孩对着窗子发脾气,表现出孩子的单纯与敏感。
- 兀坐鼻端正白:诗人独自坐着,鼻尖因寒冷而变白,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冷清。
- 忘怀眼底常青:在寒冷的外界中,诗人却仍然怀有对自然生机的向往,表达了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婢喜”和“儿嗔”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冷风、蚊子等意象均象征生活中的琐事,反映了人们在日常中寻找乐趣与麻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细节的描绘,反映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状态,表现出一种对温暖家庭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蚊子:象征生活中的小麻烦,也反映了人们对平凡生活的无奈。
- 寒意:传达一种孤独和冷清的情感。
- 青翠:象征希望与生机,暗示内心深处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婢喜”的意思是:
A. 女仆感到高兴
B. 女仆感到生气
C. 女仆感到悲伤 -
诗中的“儿嗔”指的是:
A. 小孩在怒吼
B. 小孩在快乐
C. 小孩在生气 -
诗人最后一句“忘怀眼底常青”表达了什么?
A. 忘记了生机
B. 忘记了寒冷
C. 忘记了眼前的事物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范成大的《积雨作寒》更注重细腻的生活描写,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高远的情感。两者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的诗歌美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