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苦寒》

时间: 2025-01-19 13:28:20

旋融檐滴冻琅玕,风力如刀刮面寒。

雪阵搅空风却软,天公知我倚阑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旋融檐滴冻琅玕,风力如刀刮面寒。
雪阵搅空风却软,天公知我倚阑干。

白话文翻译:

屋檐的冰雪融化,滴落成珠,寒风像刀一样刮在脸上。
雪花在空中飞舞,风却变得柔和,老天知道我在栏杆上倚靠。

注释:

  • 旋融:旋转着融化,指冰雪融化。
  • :屋檐,建筑物的边缘部分。
  • 琅玕:琅玕,指美玉,形容雪滴如珠。
  • 风力如刀:形容风的刺骨寒冷。
  • 雪阵:雪花纷飞的情景。
  • 天公:老天,指自然或上天的意思。
  • 倚阑干:依靠在栏杆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显著的典故,但“天公”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自然力量或命运。诗人将自己倚靠栏杆的孤独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璧,号石湖,江苏吴江人,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代表作品有《四时田园杂兴》等。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世沧桑的思考。

创作背景:

《雪后苦寒》写于冬季,正值寒冷的时节,表现了作者在寒冷天气中的感受和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诗中展现了雪后清新的空气与刺骨的寒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雪后苦寒》是一首描绘冬季雪后景象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情的交融。首句“旋融檐滴冻琅玕”,以“琅玕”形容滴落的冰雪,既传达了自然的美感,又突显了寒冷的气息。接下来的“风力如刀刮面寒”则生动地描绘了寒风的刺骨,仿佛让读者感同身受,体会到那份严寒带来的不适。

第三句“雪阵搅空风却软”则转折了情感,虽然雪花纷飞,但风却变得柔和,似乎在暗示着冬天的另一种温情。最后一句“天公知我倚阑干”则是诗人的自我诉说,表达了他在这寒冷的天气中,倚靠栏杆的孤独感,似乎在向自然倾诉心声。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带有一丝孤独和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旋融檐滴冻琅玕:描绘了屋檐下冰雪融化的景象,琅玕作为美玉的象征,突显了雪滴的晶莹剔透。
  • 风力如刀刮面寒: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寒风刺骨的感觉,突出了冬季的寒冷。
  • 雪阵搅空风却软:通过对比,雪花飞舞的画面与温柔的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
  • 天公知我倚阑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自身孤独的反思,增添了人文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比作刀,增强了寒冷感受的直观性。
  • 对仗:如“旋融”和“刮面”,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天公”拟人化,使其具有人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切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雪后寒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自身情感的反思。通过对冬季景象的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传达出一种孤独却又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纯洁与孤独。
  • 寒风:代表严酷的自然环境,带有威胁感。
  • 琅玕:象征美好与珍贵,增添了诗的意境。
  • 栏杆:暗示着一种依靠与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旋融檐滴冻琅玕”中“旋融”意为: A. 旋转的融化
    B. 突然融化
    C. 缓慢融化
    D. 完全融化

  2. “风力如刀刮面寒”中的“如刀”是用来形容: A. 风的温暖
    B. 风的刺骨
    C. 风的轻柔
    D. 风的强劲

  3. 诗中“天公知我倚阑干”表达了诗人的: A. 愤怒
    B. 孤独与思考
    C. 欢乐
    D. 对自然的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表现了自然的美,但《雪后苦寒》更加强调了寒冷的孤独感,而《鹿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王维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范成大的诗则结合了对寒冬的感受和时光流逝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