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

时间: 2025-01-04 10:20:12

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

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

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
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
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白话文翻译:

在六十三个除夕夜里,我都在慈爱的父母身边度过。
而今我的慈母已去世,正好又是除夕,心中无比惋惜。
素雅的琴声催促着时光流逝,椒酒虽多却只能空自供奉,泪水潸潸。
只觉得当年陪伴的快乐时光,犹如千金一刻却都白白浪费了!

注释:

  • 伤心:悲伤的情感。
  • 六十三:指诗人经历的除夕次数,暗示年岁已高。
  • 慈亲:慈爱的父母,尤其指母亲。
  • 永诀:永远的告别,指去世。
  • 素琴:清雅的琴,象征孤独的音乐。
  • 椒酒:一种酒,通常用于祭祖或庆祝。
  • 涕泪:眼泪,悲伤的表现。
  • 欢侍:快乐地侍奉、陪伴。

典故解析:

  • 除夕:农历年末的最后一天,象征着团圆与辞旧迎新。
  • 千金一刻:形容时间的珍贵,暗示陪伴亲人的日子不可再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著称。其诗作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擅长描绘自然和人情。

创作背景:

《伤心》作于袁枚的晚年,正值其丧母之际,因而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与痛苦。除夕本是团圆的时刻,诗人却因失去亲人而感到无比的孤独和伤感。

诗歌鉴赏:

《伤心》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痛的诗作,袁枚以除夕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时刻为背景,表达了对母亲去世的深切怀念。诗中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也有对亲情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六十三除夕”引入,瞬间勾勒出作者的沧桑与岁月痕迹,岁月的流逝与亲情的缺失形成鲜明对比。随后,他通过“今日慈亲成永诀”揭示了失去亲人的痛苦,直击人心。

中间几句“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则显示出诗人在孤独中对往昔的追忆与无奈。琴声虽美,却无法填补心中的空缺,椒酒虽丰,亦只能是形式上的祭奠。最后一句“千金一刻总蹉跎”,则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叹,仿佛在提醒世人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每一刻。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浓厚的思乡情和对亲情的渴望,令人动容。袁枚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无情、亲情珍贵的深刻道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伤心六十三除夕:感叹自己经历了六十三个除夕夜,隐含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2. 都在慈亲膝下过:回忆与父母共度的温馨时光,暗示亲情的温暖。
  3. 今日慈亲成永诀:直接表达母亲已去世的悲痛。
  4. 又逢除夕恨如何:在这样一个团圆的日子,失去亲人令诗人倍感孤独。
  5. 素琴将鼓光阴速:琴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意象表达孤独与无奈。
  6. 椒酒虚供涕泪多:酒虽然丰盛,却无法填补心中的悲伤。
  7. 只觉当初欢侍日:回忆过去与母亲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8. 千金一刻总蹉跎:感叹时间的宝贵,提醒人们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素琴将鼓”与“椒酒虚供”,形成对称,增强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千金一刻”比喻时间的珍贵,突显失去亲人的痛苦感。
  • 拟人:素琴似乎在催促光阴,赋予琴声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袁枚对母亲的思念与对亲情的珍惜,寄托了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感慨,表现了人们在面对生离死别时的脆弱与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除夕:象征团圆与结束,暗示着与母亲的最后告别。
  • 素琴:象征孤独与怀旧,琴声传递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 椒酒:象征祭奠与怀念,虽丰盛却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袁枚的《伤心》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悲伤
    • C. 愤怒
  2. 诗中的“千金一刻”是什么意思?

    • A. 时间的珍贵
    • B. 钱的价值
    • C. 友情的深厚
  3. 诗人通过哪种乐器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A. 钹
    • B. 琵琶
    • C. 竹笛

答案:

  1. B. 悲伤
  2. A. 时间的珍贵
  3. C. 素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李白《静夜思》
  3.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袁枚《伤心》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均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袁枚更侧重于个人的哀痛,而杜甫则体现了兄弟间的深情。
  • 袁枚《伤心》与李白《静夜思》:李白的诗中蕴含了对故乡的思念,而袁枚则聚焦于对母亲的怀念,情感角度各异但同样深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袁枚传》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