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时间: 2025-01-04 09:02: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犹恨溪堂浅,更穿修竹林。
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隐几颓如病,忘言兀以喑。
茅茨追上古,冠盖谢当今。
晓梦猿呼觉,秋怀鸟伴吟。
暂来聊解带,屡去欲携衾。
湖上行人绝,阶前暮雪深。
应逢绿毛叟,扣户夜抽簪。
白话文翻译:
我仍然觉得溪边的这间茅堂太浅了,想要更深入那修竹林中。
高人不怕老虎,隐居生活已没有心思。
隐居的桌子像病人般颓废,忘了说话而变得沉默。
茅屋追寻古人的风范,官帽车马早已不再。
清晨的梦中听见猿猱的呼唤,秋天的情怀伴随着鸟儿吟唱。
暂时来此解开衣带,常常离去时想带上被子。
湖上的行人已经绝迹,台阶前的暮雪已深。
应该会遇到那位绿色毛发的老者,敲门时夜里取下簪子。
注释:
- 犹恨溪堂浅:仍然觉得溪边的茅堂太浅,表达对居住环境的不满。
- 高人不畏虎:高人指隐士或高洁的人,他们不畏惧外界的威胁。
- 隐几颓如病:隐居的桌子显得很颓废,像生病了一样,暗示生活的孤独。
- 茅茨追上古:茅屋追求古代的风范,表达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
- 晓梦猿呼觉:清晨的梦中听到猿猱的呼喊,增强了孤独和自然的气氛。
- 湖上行人绝:湖面上已经没有行人,强调了环境的宁静和孤独。
- 绿毛叟:常指隐士或道士,体现了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且擅长用生活中的细节来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隐居于南溪之时,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苏轼的《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不仅是对隐居生活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对溪边茅堂的略微不满,想要更深地融入自然,反映出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两句则强调了高人的超然境界,他们不畏世俗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平静。
诗中提到的“隐几颓如病”,则传达了一种隐居的孤独感,隐士的生活虽然安静,却也可能让人感到无趣和枯燥。此时,诗人似乎在思索隐居的意义,是否真的能摆脱世俗的纷扰,找到内心的安宁。接下来的描写更是通过“晓梦”和“秋怀”两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内心深处的感伤。最后几句则描绘了寂静的环境,湖上的行人已经绝迹,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思考与感悟,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自然的画卷,更是一种哲学的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犹恨溪堂浅:表达诗人对居住环境的不满,想寻求更深的宁静。
- 更穿修竹林:渴望在竹林中生活,追求更高的隐居境界。
- 高人不畏虎:强调隐士的超然与洒脱,不怕外界的威胁。
- 避世已无心:指隐者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和无欲无求。
- 隐几颓如病:隐居生活的孤独感,桌子看上去也显得颓废。
- 忘言兀以喑:沉默无言,强调隐居的孤独。
- 茅茨追上古: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追求古老的风范。
- 冠盖谢当今:官帽和车马早已不再,表明对当今繁华的不屑。
- 晓梦猿呼觉:清晨听到猿猱的叫声,增添自然的气氛。
- 秋怀鸟伴吟:秋天的情怀与鸟鸣相伴,增强了诗的意境。
- 暂来聊解带:偶尔来到这里,想要放松身心。
- 屡去欲携衾:多次离开时,想带上被子,表露对隐居生活的眷恋。
- 湖上行人绝:湖面上没有行人,强调环境的宁静。
- 阶前暮雪深:台阶前的雪厚重,进一步渲染孤独的氛围。
- 应逢绿毛叟:期待遇到隐者,体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扣户夜抽簪:夜间敲门,隐喻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隐几颓如病”比喻隐居生活的沉闷和孤独。
- 拟人:将自然现象拟人化,如“晓梦猿呼觉”赋予猿猱以声音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内心的情感波动,反映了对高洁人生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淡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堂:象征隐居的场所,代表宁静与隐逸。
- 修竹:竹子象征高洁与坚韧,体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猿:象征自然的声音,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暮雪:象征孤独与宁静,渲染了诗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是由谁创作的?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陶渊明 -
诗中提到的“高人不畏虎”意指什么?
A. 高人不怕危险
B. 高人喜欢爬山
C. 高人善于捕猎
D. 高人无所畏惧 -
诗中“晓梦猿呼觉”描绘的是哪个时刻?
A. 黄昏
B. 清晨
C. 正午
D. 深夜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现隐居生活的理想。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描绘表达隐逸的情怀。
诗词对比:
- 苏轼《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与陶渊明《归园田居》:
- 两者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但苏轼的作品更融合了对现实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心灵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