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卢鸿一《学士堂图》》
时间: 2025-01-04 10:10: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卢鸿一《学士堂图》
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辐。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烦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余缚世累,归未有茅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欲逃世名,岂须上图轴。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游览太室山,卢岩在东山脚下。
我直登封坛,一夜之间,双足竟生茧。
我径直返回,不再前往,山峦与溪谷仍在眼前。
怎么知道有十种志向,展开与收起都不满车辐。
在一个地方,一位卢生在树荫下闲适。
他本是世外之人,何必在乎生活的记载?
百年积蓄如同箧笥,犬马同样被束缚。
唉,我被世俗所累,归去却没有茅屋可住。
江边有百亩田,清泉倒映着修竹。
我还想逃避世俗名声,何必在画卷上寻找?
注释
- 太室:指太室山,位于河南省,是道教名山之一。
- 卢岩:指卢鸿一,他是当时的画家,诗中指其绘画作品。
- 登封坛:登封坛是太室山上的一个祭坛。
- 茧生足:形容长时间行走导致脚上生茧。
- 十志:指十种志向,强调志向宽广。
- 裘褐:指衣服,象征朴素的生活。
- 世外人:指不受世俗拘束的人。
- 犬马同一束:意指人和动物的命运相同,带有无奈的感慨。
- 归未有茅屋:归去却没有栖身之所,表现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清婉,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时期,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内心渴望归隐于山林,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卢鸿一《学士堂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薄。诗中前半部分描写了太室山的游历,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外桃源的憧憬。苏轼在这里不仅仅是描绘山水,更是在反思自己的人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无奈与超然。
后半部分则进一步深入,诗人通过“犬马同一束”的比喻,强调了人生命运的无常与相似,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俗束缚的反思。最后,诗中提到的“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则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既有自然的恬淡,又有精神的自由。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淡泊明志”的人生哲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为太室游:回忆曾经游历太室山,开启了对自然的追忆。
- 卢岩在东麓:提到卢鸿一的作品,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
- 直上登封坛:直奔登封坛,象征追求高远理想。
- 一夜茧生足: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 径归不复往:决心不再回去,表明对过往的告别。
- 峦壑空在目:自然景色依然在眼前,心中充满留恋。
- 安知有十志:反思自身的志向,质疑人对志向的执着。
- 舒卷不盈辐:志向的宽广与日常生活的简单形成对比。
- 一处一卢生:身边的人也在享受这种淡泊的生活。
- 裘褐荫乔木:强调隐逸生活的安逸与自在。
- 方为世外人:自我认同为世外高人,超脱尘世。
- 行止何烦录:对于生活的记录与世俗的束缚毫不在意。
- 百年入箧笥:百年过后,所积累的不过是空物。
- 犬马同一束:人和动物的命运相同,生存的无奈。
- 嗟余缚世累:感慨自己被世俗所累。
- 归未有茅屋: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对比。
- 江干百亩田:描绘理想的田园生活。
- 清泉映修竹:自然的美好,象征心灵的宁静。
- 尚欲逃世名:期望逃离世俗名声的束缚。
- 岂须上图轴:对名利的渴望不如追求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犬马”,表现生命的无奈。
- 对仗:如“舒卷不盈辐”,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如“一夜茧生足”夸张了艰辛旅途的感受。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薄,体现了他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室:象征高远理想与追求。
- 茧:象征旅途的艰辛与成长。
- 江干百亩田:象征理想的田园生活。
- 清泉修竹:象征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学士堂图》中提到的卢鸿一是指什么? A. 画家
B. 诗人
C. 政治家
D. 音乐家 -
诗中提到的“犬马同一束”意指: A. 人和动物的命运相同
B. 动物的生活
C. 诗人的宠物
D. 对比生活的艰辛 -
诗人期望逃避: A. 自然
B. 职业
C. 世俗名声
D. 家庭责任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苏轼的这首诗在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上更为深刻,陶渊明更多的是描绘田园的宁静,而苏轼则是对世俗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二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