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举黄元章登齐山寺,後上清岩翠微亭。望》

时间: 2025-01-01 14:06:18

西山落日浴长江,并贯清溪作一光。

千嶂围来天四合,孤城涌出水中央。

楼台王塔云间见,杨柳金堤镜里长。

客子要穷秋浦眼,翠微亭上上清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山落日浴长江,并贯清溪作一光。
千嶂围来天四合,孤城涌出水中央。
楼台王塔云间见,杨柳金堤镜里长。
客子要穷秋浦眼,翠微亭上上清旁。

白话文翻译:

西山的落日洒下光辉,照耀着长江,并与清溪交织成一片光明。
千山环绕,天际仿佛合拢,孤独的城池像水中涌出的一样。
楼台和王塔在云间若隐若现,杨柳映照在金色的堤岸上,宛如镜子中的景象。
远客想要尽情欣赏秋浦的美景,就得登上翠微亭,靠近上清的地方。

注释:

  • 西山:指西边的山,落日的位置。
  • :浸泡、洗浴,引申为光辉洒下。
  • 千嶂:形容山岭众多,壮观的景象。
  • 涌出:形容水流涌动的样子。
  • 楼台:指高楼和台阁,古代建筑的一种。
  • 杨柳:柳树,象征柔美和生机。
  • 秋浦:指秋天的浦口,水边的景象。

典故解析:

在古代诗词中,山水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理想。翠微亭、秋浦等地名在历史上与文人雅士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此诗中提到的翠微亭,可能是指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38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以豪放清新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游历齐山寺,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内心的宁静,借此写下对山水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从提举黄元章登齐山寺,后上清岩翠微亭。望》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西山落日的赞美和对江河湖海的热爱。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和心灵的享受。

开头两句描绘了落日与清溪交融的壮丽景象,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观。接着,通过“千嶂围来天四合”,诗人传达出一种天地合一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封闭而又广阔的空间感。孤城涌出水中央的意象,既有孤独感,又有生机,仿佛在暗示着人在自然中的渺小与伟大。

后半部分,楼台王塔的出现,增添了人文气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后两句强调了远客对秋浦美景的渴望,翠微亭则是诗人心灵栖息的理想之地,寓意深远。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西山落日浴长江:落日的余晖洒在长江上,形象生动。
    2. 并贯清溪作一光:落日与清溪水交相辉映,形成一片光辉。
    3. 千嶂围来天四合:千山环绕,似乎把天空也围合在一起。
    4. 孤城涌出水中央:孤独的城池在水中央涌现,生动形象。
    5. 楼台王塔云间见:高楼和王塔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意境悠远。
    6. 杨柳金堤镜里长:金色堤岸上,杨柳倒影如镜,生机勃勃。
    7. 客子要穷秋浦眼:远客想要尽情欣赏秋浦的景色。
    8. 翠微亭上上清旁:登上翠微亭,靠近上清,享受自然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日比作“浴”长江,形象生动。
    • 拟人:孤城“涌出”,赋予城池以生命。
    • 对仗:如“楼台王塔”与“杨柳金堤”,对称工整,音韵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同时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西山:象征着壮丽的自然景观,代表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长江:代表着广阔与奔放,象征着生命的流动。
  • 孤城:象征着人孤独的内心,也代表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 楼台王塔: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结合,表现了历史的厚重感。
  • 翠微亭:象征着理想的栖息之地,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浦”指的是哪种景色?

    • A. 秋天的河流
    • B. 春天的花园
    • C. 夏天的山丘
  2. “千嶂围来天四合”中的“千嶂”指的是什么?

    • A. 千个山峰
    • B. 一百个城市
    • C. 一千条河流
  3. 诗人的理想栖息地是哪个地方?

    • A. 西山
    • B. 翠微亭
    • C. 长江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诗与陶渊明的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的作品更加注重细腻的景物描写,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