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工吮笔画常州,老子来看却自羞。若遣此图还解语,道侬调戏几君侯。
白话文翻译:
画工用嘴巴沾湿笔头来画常州,我来这里看画却感到羞愧。若是把这幅画还给我,能不能让我说出话来,问问你们调戏过多少位君侯?
注释:
- 吮笔:用嘴巴吮吸笔头,使之沾湿。这里形容画工的认真和细致。
- 老子:指作者自己,表达一种自谦的态度。
- 解语:能够说话,这里引申为能够表达心中所想。
- 调戏:调侃,戏弄,这里可理解为与君侯之间的玩笑或轻松的交往。
典故解析:
此诗涉及到古代文人对于山水画的评价与自我反省,表达了画工的技艺与诗人对比后产生的自愧之情。在古代,山水画被视为高雅艺术,画工的技艺被高度赞扬,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谦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杨万里担任常州知州期间,诗人由此与当地文化、艺术交流,感受到画工的精湛技艺,产生了自愧之情,体现了对艺术的尊重和对自身才华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画工的技艺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敬仰与自我反思。开头“画工吮笔画常州”描绘了画工专注的创作过程,呈现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画工的认真与热情对比着诗人内心的羞愧,暗示诗人在艺术上对自己的不满。接下来的“老子来看却自羞”,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自我意识,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在艺术方面的不足。最后一句“若遣此图还解语,道侬调戏几君侯”则以轻松诙谐的语气,表达了诗人与画作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君侯交往的思考。这种轻松的语气与前面的自愧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作品的层次感与趣味性。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杨万里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工吮笔画常州:画工用嘴吮吸笔头来画常州的景象,表现画工的细致与投入。
- 老子来看却自羞:我(老子)来看画却感到惭愧,表现出诗人对画工技艺的敬畏。
- 若遣此图还解语:如果把这幅画送回去,还能不能让我表达自己的感受。
- 道侬调戏几君侯:问问你们与多少位君侯开过玩笑,表现出诗人对交往趣事的好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画工的技艺比作一种生活态度,反映出艺术创作的艰辛与美好。
- 对仗:诗中“老子来看却自羞”与“若遣此图还解语”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画作赋予了“解语”的能力,表现出画作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艺术创作与自我认知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画工技艺的敬仰与自我反思,体现了对艺术的尊重与追求。诗人在自谦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际交往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工:象征着艺术创作的精神与技巧。
- 常州:象征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
- 君侯:代表社交圈中的高层人士,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画工吮笔画常州”表现了什么?
- A. 画工的马虎
- B. 画工的细致与专注
- C. 诗人的自豪
- D. 诗人的无知
-
“老子来看却自羞”中“自羞”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自满
- B. 自愧
- C. 自信
- D. 自卑
-
诗中提到的“君侯”主要代表什么?
- A. 平民
- B. 画工
- C. 高层人士
- D. 诗人朋友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都城南庄》(崔护):同样以自然与人文为主题,展现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早发白帝城》(李白):描绘山水之美,展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看尽常州图迎新太守》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更多是自我反省的情感,而王维则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两者风格各异,却都体现了对艺术与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