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六绝句》

时间: 2025-01-01 15:32:25

雾气因山见,波痕到岸消。

诗人元自懒,物色故相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六绝句
作者: 杨万里

雾气因山见,波痕到岸消。
诗人元自懒,物色故相撩。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雾气因山而显现,波纹到达岸边便消失不见。
诗人本来就懒惰,而眼前的事物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由于、因为。
  • 波痕:水面上的波纹。
  • 元自懒:原本就懒惰,指诗人对事物的漠不关心。
  • 物色:指周围的事物。
  • 相撩:引起、触动的意思。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雾气因山见”可联想到古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描绘,常有“山中雾气”之说,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和对春日的懒散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清新自然。其诗多有生活气息,强调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感受。

创作背景: 《春日六绝句》是杨万里在春日时分的写照,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对生活的慵懒态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文人多追求理想与清雅,而杨万里的诗则展现出一种自在与真实的态度。

诗歌鉴赏:

《春日六绝句》展现了春天的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懒散的生活态度。开头两句,诗人以“雾气因山见,波痕到岸消”描绘了春日早晨的宁静与清新,雾气弥漫在山间,波纹在水面荡漾,给人一种恬静而美好的感觉。这里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气息,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宁静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元自懒,物色故相撩”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慵懒和对周遭事物的随意关注。尽管他本身懒惰,但自然的美景却情不自禁地吸引了他的目光,似乎在暗示着自然与人的情感共鸣。整首诗在写景中融入了情感,使得景物与心境相互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雾气因山见,波痕到岸消”描绘了春天的山水景象,雾气和水波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第二联“诗人元自懒,物色故相撩”则转向内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慵懒态度,但又被自然所吸引,形成一种矛盾的心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雾气和波痕比作一种春日的气息,形象生动。
  • 对仗:两联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春日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慵懒态度,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诗人虽懒惰,却因自然的美而心生感动,展现了自然的吸引力和人生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雾气:象征着朦胧与神秘,代表着春日的清新。
  • 波痕:象征着流动与变化,展示春水的灵动。
  • 诗人懒惰:代表人对自然的态度,既有无奈也有惬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波痕到岸消”描述的是什么景象?

    • A. 水波荡漾
    • B. 水波消失
    • C. 水波冲岸
    • D. 水波涌动
  2. 诗人对于周围事物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热情
    • B. 漠视
    • C. 好奇
    • D. 懒惰

答案:

  1. B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对比杨万里的《春日六绝句》和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更强调个人的懒散与自然的共鸣,而后者则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渗透了更多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