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徐氏园》

时间: 2025-01-01 16:24:30

春来无此日,午过尚如朝。

水气亭三面,城阴柳半腰。

清歌连白舫,长笛隔红桥。

最是欢娱地,年华觉易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来无此日,午过尚如朝。
水气亭三面,城阴柳半腰。
清歌连白舫,长笛隔红桥。
最是欢娱地,年华觉易消。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了,却没有这样的日子,
到了中午依然像是早晨。
水气环绕的亭子三面围绕,
城里的阴影中柳树半腰高耸。
悠扬的歌曲与白色的船相连,
长笛声隔着红色的桥传来。
这地方最是令人欢愉,
年华在此刻似乎容易流逝。

注释:

  • 春来无此日:春天来了,却没有这样的美好日子。
  • 午过尚如朝:中午时分依然如同早晨般清新。
  • 水气亭三面:四周被水雾环绕的亭子,三面环水。
  • 城阴柳半腰:城市的阴影中柳树长得正好,半腰高。
  • 清歌连白舫:清晰的歌声与白色的小船相互交融。
  • 长笛隔红桥:长笛的声音传到了红色的桥那边。
  • 欢娱地:欢乐的地方。
  • 年华觉易消:光阴似乎在这样的欢乐中容易流逝。

典故解析:

  • 白舫:古代水上交通工具,象征闲适与富贵生活。
  • 红桥:古时常用红色桥梁,象征喜庆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贤(1618-1689),字元甫,号雪舟,晚号南溪居士,清代著名画家和诗人。他以山水画著称,诗歌上同样有较高的成就。龚贤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风格清新而自然。

创作背景:

《饮徐氏园》创作于春季,正值青春年华,诗人借助徐氏园的美好风景表达对春日的热爱以及对光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饮徐氏园》是一首清新典雅的诗作,展现了春日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欢愉。开篇就以“春来无此日”引入,向读者传达出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随后,通过描写亭台水榭、柳树、歌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春日图景。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述景色,更是在表达一种心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午后,依然能感受到早晨的清新与活力。

诗中的“清歌连白舫,长笛隔红桥”,通过音乐与水景的结合,表现出一种生活的优雅与闲适。而最后两句则转入哲理的思考,点明了欢愉的时光总是易逝的,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整首诗既有自然的美景,又有内心的感悟,体现了龚贤将自然与情感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来无此日:春天到了,却没有这么美好的日子,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2. 午过尚如朝:中午的时光依然如同早晨般清新,强调环境的宜人。
  3. 水气亭三面:水汽萦绕,亭子被水环绕,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4. 城阴柳半腰:城里的阴影下,柳树生长正好,描绘出自然的生机。
  5. 清歌连白舫:清脆的歌声与白色的小船相互交织,展现了场景的动感。
  6. 长笛隔红桥:长笛声传来,增加了诗的音乐感与空间的层次。
  7. 最是欢娱地:这里是欢快与愉悦的地方,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基调。
  8. 年华觉易消:时光在欢愉中悄然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好的日子比作春天,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 拟人:春天似乎有意识地让人感受到美好。
  • 对仗:如“清歌连白舫,长笛隔红桥”,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对流逝时光的感慨,强调了在欢愉中珍惜当下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亭子:代表着闲适的生活与雅致的环境。
  • 水气:表现出春日的清新与生机。
  • 柳树:象征着生命的生长与柔美。
  • 清歌与长笛:象征着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增添了环境的韵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来无此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 C. 对冬天的怀念
    • D. 对秋天的失落
  2. “长笛隔红桥”中的“红桥”象征什么?

    • A. 喜庆与美好
    • B. 忧伤与思念
    • C. 遥远的地方
    • D. 冷清的环境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爱情的追忆
    • B. 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对光阴流逝的感慨
    • C. 对人生哲理的反思
    • D.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饮徐氏园》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融,而后者则强调环境的欢愉与时光的易逝。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龚贤与他的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