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穷愁长怕诗撩拨,幽愤须凭酒破除。对酒更遭诗债窘,可堪毛颖不中书。
白话文翻译:
长久以来的忧愁总是害怕诗歌的挑逗,心中的幽愤只能靠酒来排解。面对酒,反而更加遭受诗债的困扰,真是让人无奈,毛颖的才华也无法得到施展。
注释:
- 穷愁:深重的忧愁,形容愁苦的情绪很深。
- 撩拨:挑逗、激起情感。
- 幽愤:心中隐秘的愤懑,形容不易表达的愤怒。
- 凭:依靠、借助。
- 诗债:指诗歌带来的烦恼或负担,这里隐喻创作的压力。
- 毛颖:指毛泽东的颖才,这里用以表示有才华却未能施展。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毛颖”可以理解为对古代诗人或文人的一种借用,表示才华的局限与未能施展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字子固,号鸥洲,宋代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沉郁,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之道生活的动荡时期,诗人常感受到生活的压迫与文人创作的困顿,因而写下此诗,表达面对忧愁与愤懑时的无奈与苦闷。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与依赖使他在忧愁中寻找出口;另一方面,创作的压力又让他倍感窘迫。诗的开头“穷愁长怕诗撩拨”便道出了诗人对诗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诗的喜爱,也有对其带来的情感刺激的恐惧。接下来的“幽愤须凭酒破除”,隐约传达出一种借酒浇愁的无奈,似乎只有酒才能稍微缓解内心的愤懑和困扰。
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更深的层次,面对酒,诗人不仅无法得到解脱,反而更深地陷入了“诗债”的困境,表达了他在创作与生活之间的挣扎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文人面对内心冲突时的脆弱与孤独,是对个人情感深刻的剖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穷愁长怕诗撩拨”:长久的愁苦让诗人对诗歌的刺激感到恐惧。
- “幽愤须凭酒破除”:心中的愤懑只能借助酒来排解。
- “对酒更遭诗债窘”:面对酒,反而感受到更大的创作压力与窘迫。
- “可堪毛颖不中书”:对自身才华的无奈与失落,毛颖的才华未能施展。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
- 隐喻:诗债的概念隐喻了文人创作的压力与负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人在忧愁与创作压力下的无奈与内心的挣扎,揭示了诗人对生活与创作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穷愁:象征了深重的内心苦闷。
- 酒:象征借助外物来逃避现实。
- 诗债:象征创作带来的精神负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穷愁”指的是: A. 生活的富裕 B. 深重的忧愁 C. 无忧无虑 D. 欢乐的心情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破除”心中的幽愤? A. 写诗 B. 喝酒 C. 旅行 D. 与人交谈
-
“毛颖”在诗中象征: A. 诗人的才华 B. 诗人的朋友 C. 诗歌的主题 D. 生活的琐事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同样表达借酒浇愁的主题。
- 李白《将进酒》:探讨酒与诗的关系,情感释放。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之道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压抑与无奈,而李白则是豪情万丈,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王之道生平及其诗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