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拍天湖水乱蛙鸣,雨脚随风泼细尘。翠幄不开杨柳晚,红云初坐海棠春。
白话文翻译:
湖水拍打着岸边,蛙声嘈杂,像是在喧闹;细雨随着风轻轻洒落,仿佛泼洒了细小的尘土。翠绿的帷幕未能打开,杨柳的晚景显得苍凉;初升的红云映照着海棠,春天的气息渐渐弥漫开来。
注释:
- 拍天湖水:拍打着湖水,形容湖水的波动。
- 乱蛙鸣:蛙声嘈杂,形容夜晚蛙鸣声纷乱。
- 雨脚:细雨的落下,形象化的说法。
- 泼细尘:形容雨点如同轻轻洒落的细小尘土。
- 翠幄:绿色的帷幕,指浓密的树叶或树林。
- 杨柳晚:晚上的杨柳,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红云初坐:红色的云彩刚刚出现,暗示清晨或傍晚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子道,号素庵,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常融入个人情感。他在诗歌创作中关注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的景观,具有浓厚的田园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雨后初晴的时节,作者在湖边静谧的环境中,感受自然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心灵共鸣。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生机,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雨后春天的湖边景象。首句“拍天湖水乱蛙鸣”开篇即以动感的画面吸引读者,湖水拍打声交织着蛙鸣声,展现出一种充满生机的场景。接着,诗人用“雨脚随风泼细尘”形象地描绘了细雨随风而来的情景,细腻而富有诗意,仿佛把雨的柔和与风的轻盈结合在了一起。
后两句则转向了静谧的夜景。“翠幄不开杨柳晚”,在描绘杨柳的同时,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气氛,似乎在暗示春天的倦怠。而“红云初坐海棠春”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初升的红云映衬着盛开的海棠,表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希望。这种对比手法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情感的起伏,从喧闹到宁静,从生机到沉静,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诗人细腻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拍天湖水乱蛙鸣:动感与音响的结合,表现出湖边生机勃勃的景象。
- 雨脚随风泼细尘:细雨如尘,增加了诗句的柔和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
- 翠幄不开杨柳晚:环境的转变,反映出一种孤独感与时光的流逝。
- 红云初坐海棠春:春天的象征,带来希望与温暖,形成了与前面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脚比作细尘,形象生动。
- 拟人:如“红云初坐”,赋予云彩以人的动作,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全诗的对称结构,使得音韵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湖水、蛙鸣、细雨等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传达出一种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水:象征生机与流动,代表自然的生命。
- 蛙鸣:象征春夜的喧闹与生动。
- 细雨:象征温柔与细腻,带来春天的气息。
- 杨柳:象征柔美与孤独,表达时间的流逝。
- 红云与海棠: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展现生命的绚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拍天湖水”形容了什么? A. 风的声音
B. 湖水的波动
C. 鸟儿的歌唱 -
“雨脚随风泼细尘”中的“细尘”指的是什么? A. 飞扬的尘土
B. 细雨
C. 蒸汽 -
诗中提到的“红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夜晚的宁静
B. 春天的希望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江南春》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和因上人四首》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但王之道的作品更侧重于静谧的湖边环境,而杜甫则通过雨的滋润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现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与人生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王之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