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窈窕新堂好,委蛇夜直还。
遥知欹帽发,正奈卷帘山。
门外客姑去,窗前人对闲。
谁能乌帽底,尘土涴朱颜?
白话文翻译:
这间新房子真美,夜里轻声走回家。
远远就能看见她的帽子歪了,正好卷起窗帘,看到山景。
门外的客人已经离去,窗前的我独自闲坐。
谁能在那顶黑色的帽子底下,掩盖满脸的尘土和疲惫呢?
注释:
- 窈窕:形容房屋的美好、雅致。
- 委蛇:形容走路轻盈、悠然自得。
- 欹帽:指帽子歪斜,通常是因为头发凌乱。
- 卷帘山:卷起窗帘可以看到外面的山景。
- 客姑:指门外的客人,可能是女性。
- 乌帽:黑色的帽子,象征某种身份或疲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晚号石湖居士,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风格细腻,常以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休沐之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反映了诗人在闲暇时的思考和感受,展现了生活的恬淡与思绪的纷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诗的开头“窈窕新堂好”,可以看出诗人对新居的喜爱之情,这种美好的环境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然而,随后的“遥知欹帽发”,暗示出诗人对一位女子的关注,甚至是对她的关心。这里的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和温暖,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门外客姑去,窗前人对闲”,则表现出诗人对社交生活的疏离感。诗人似乎在此刻享受独处的时光,但又因缺乏陪伴而感到寂寞。最后一句“谁能乌帽底,尘土涴朱颜”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诗人用黑色的帽子隐喻内心的沉重与疲惫,甚至是生活的磨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南宋文人对于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既有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窈窕新堂好:新房美丽而雅致,表达对新居的赞美。
- 委蛇夜直还:夜晚轻盈归家,展现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遥知欹帽发:远远看见女子的帽子歪了,暗示对她的思念和关心。
- 正奈卷帘山:卷起窗帘看到山,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门外客姑去:门外的客人离开,暗示社交生活的结束。
- 窗前人对闲:窗前独坐,表现出一种孤独的闲适。
- 谁能乌帽底:提问表达对他人生活的疑惑。
- 尘土涴朱颜:暗示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疲惫。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乌帽”比喻内心的沉重。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细节描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和环境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孤独,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感,揭示了在美好环境下,个体情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堂:象征美好生活的开始。
- 乌帽:象征内心的沉重与疲惫。
- 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心灵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堂”指的是: A. 新房子
B. 新的朋友
C. 新的工作 -
诗人看到的“乌帽”是指: A. 一个快乐的人
B. 一位疲惫的女子
C. 一位快乐的孩子 -
诗中提到“门外客姑去”,此句表达的意思是: A. 客人在开心
B. 客人离开了
C. 客人来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都表达了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但范成大的作品更加细腻,情感更为复杂,而李白则以豪放的情绪表达思乡之情,二者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