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至宁庵,见壁间端礼昆仲倡和,明日将去,》
时间: 2025-01-01 19:12: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杉松庑门森老苍,
佛屋深夜幡花香。
借床睡倒恍何处,
梦随潜鱼听惊榔。
咿哑禽语晓光净,
窸窣草鸣朝雨凉。
哦诗出门怀二妙,
春涨绕山湖水黄。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苍劲的松杉树下,我走进宁庵的门,
夜深时,佛堂里香烟袅袅,花香四溢。
我借着床铺,恍惚间似乎身处异地,
梦中潜游的鱼儿,听到榔槌声惊动。
清晨的鸟儿在耳边低吟,透过晨光显得格外清晰,
草丛中细微的声响伴随着清晨的雨水,带来凉意。
我携着诗意出门,怀念那“二妙”的境界,
春水上涨,环绕着山湖,水面泛着黄光。
注释:
- 杉松:一种常见的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庑门:庑是指有屋檐的门,指的是寺庙的入口。
- 佛屋:佛教的殿堂,供奉佛像的地方。
- 幡花:佛教中“幡”指的是一种旗帜,常用来装饰寺庙,传达祝福。
- 潜鱼:指潜在水中的鱼,形象地描绘梦境中的生动场景。
- 榔:榔槌,通常用于敲打,象征着突如其来的惊扰。
- 二妙:佛教术语,指的是“妙觉”和“妙行”,代表深奥的智慧。
- 春涨:春季水位上升的现象,象征生机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庄,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画家。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乡土风情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质朴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夜至宁庵》创作于范成大游历宁庵时,表达了他对宁静寺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在诗中,范成大通过梦境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体现了他对佛教哲理的理解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夜晚宁庵的体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氛围。开头用“杉松庑门森老苍”描绘了庙宇的古朴和沉静,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佛屋深夜幡花香”则通过香气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宗教氛围。
“借床睡倒恍何处,梦随潜鱼听惊榔”一联,通过借床而生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迷茫与逃避,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灵动与不安。这里的“潜鱼”与“惊榔”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潜在的平静,后者则暗示着突如其来的打扰。
诗的后半部分“咿哑禽语晓光净,窸窣草鸣朝雨凉”则描绘了清晨的生机。清晨的鸟鸣和草声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和清新,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最后两句“哦诗出门怀二妙,春涨绕山湖水黄”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感悟,展现出一种追求超然境界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杉松庑门森老苍:描绘庙宇的古老与沧桑,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佛屋深夜幡花香:夜深人静时,佛堂内的香气弥漫,增加了神秘感。
- 借床睡倒恍何处:借宿在此,恍惚间感到身处异地,表现出一种迷失感。
- 梦随潜鱼听惊榔:梦中潜鱼象征内心的宁静,却被外界的惊扰打破。
- 咿哑禽语晓光净:清晨鸟鸣声清脆,伴随着晨光的洒落,描绘清新的早晨。
- 窸窣草鸣朝雨凉:草丛中细微的声音和清晨的凉意,展现自然的和谐。
- 哦诗出门怀二妙:出门时思念“二妙”,表达对佛教智慧的向往。
- 春涨绕山湖水黄:春水上涨,环绕山湖,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比作潜鱼,暗示内心的宁静与潜在的生机。
- 拟人:草鸣和禽语的描写,使自然界具有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晓光净”和“朝雨凉”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感悟,以及对佛教哲理的向往。通过描绘夜晚的宁庵和清晨的美景,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杉松:象征坚韧与长寿,代表自然的力量。
- 佛屋:象征佛教的信仰与内心的宁静。
- 梦:象征着内心的渴望与情感的寄托。
- 春涨:象征生机与希望,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杉松”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坚韧与长寿
C. 繁华 -
“借床睡倒恍何处”中“恍何处”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安宁
B. 迷茫
C. 快乐 -
诗中提到的“二妙”指的是什么? A. 自然
B. 佛教智慧
C. 诗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夜至宁庵》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结合,但范成大更注重宗教氛围,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