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楼月/忆秦娥 其五》

时间: 2025-01-04 13:31:49

浮云集。

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白话文翻译:

浮云聚集,轻微的雷声隐隐响起,春雷初惊动了大地。鹁鸠愤怒地鸣叫,绿杨树下的风也变得急促。玉炉中的烟雾浓重,香罗轻轻浸湿。墙边的浓杏花上,燕子在雨中栖息。燕子栖息的地方,花梢已缺,画楼里的人静静地站立。

注释:

  • 浮云:指天空中的云彩,象征着变化。
  • 轻雷:指初春时节轻微的雷声,暗示春天的到来。
  • 鹁鸠:一种鸟,鸣叫声愤怒,表达人们对春天的期待。
  • 绿杨:指春天发芽的杨树,生机勃勃。
  • 玉炉:古代盛香的器具,用于熏香,象征雅致的生活。
  • 湿:此处指因雨水而湿润。
  • 花梢缺处:指花的顶端,暗示春光明媚的景象。
  • 画楼:装饰华美的楼阁,常用于描写美好的居所或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蕙堂,晚号梅溪,江苏常熟人。范成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属于“江南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以清丽、细腻见称,常描绘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秦楼月·忆秦娥》系列诗作是范成大在春天的季节感受到自然变化和人情冷暖后所写,表现了他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慨。此诗作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气息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复苏。开篇“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通过浮云和雷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春天来临的气氛,象征着新的开始。接着“鹁鸠鸣怒,绿杨风急”则通过鸟鸣与杨树的风声,传达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整首诗意象丰富,层层递进,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与生动情感。

在细腻的描写中,作者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诗中“玉炉烟重香罗浥”则是生活的优雅与细腻,而“花梢缺处,画楼人立”更是突显了人物的孤独与思索。诗的整体情感复杂而细腻,既有对春天的喜悦,也有对生活的感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浮云集:浮云聚集,暗示天气变化,春天即将来临。
  2. 轻雷隐隐初惊蛰:轻微的雷声,表示春雷的初响,万物复苏。
  3. 鹁鸠鸣怒:鹁鸠的愤怒鸣叫,象征春天的活泼与生气。
  4. 绿杨风急:绿杨树下的风急促,表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
  5. 玉炉烟重香罗浥:玉炉中的香烟缭绕,沉浸在香气中,生活的细腻。
  6. 拂墙浓杏燕支湿:杏花浓密,燕子在雨中栖息,描绘春雨润泽的情景。
  7. 燕支湿:再次强调燕子的栖息,增添春天的生动感。
  8.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花的顶端缺失,画楼的人静静立着,暗示思考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云集”,浮云象征变化与生命。
  • 拟人:如“鹁鸠鸣怒”,给鸟赋予人类情感。
  • 对仗:如“玉炉烟重,香罗浥”,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象征变化与无常。
  • 轻雷:春天来临的征兆。
  • 鹁鸠:春天活力的象征。
  • 绿杨:生机与希望的代表。
  • 玉炉烟:雅致生活的象征。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着回归与重生。
  • 画楼: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轻雷”象征什么?

    • A. 夏天来临
    • B. 春天的到来
    • C. 秋天的落叶
  2. “拂墙浓杏燕支湿”中的“浓杏”指的是什么?

    • A. 浓密的杏花
    • B. 浓厚的酒
    • C. 浓郁的香气
  3. 诗中“花梢缺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喜悦
    • B. 对美好生活的感慨
    • C. 对失落的思考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范成大的《秦楼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春天的美好与情感,但范成大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生活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