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闻人伯卿赴铜陵》
时间: 2025-01-04 13:40:31意思解释
送闻人伯卿赴铜陵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原文展示:
雪压关山昼掩扃,故人何事短长亭。
折腰直为瓶无粟,便腹犹怜笥有经。
牒诉尘埃头更白,简编灯火眼终青。
可怜东壁辉光外,寥落江湖处士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雪压着关山,白天闭门不出,老朋友你为何要在短暂的亭子里停留?我折腰只为手中无粮,但肚子里仍然怜惜那本有经书。写信诉说世事,头发却愈发苍白;编写书简时,眼前的灯火依然明亮。可怜东壁的光辉已在外,江湖中孤独的士人如同那稀疏的星星。
注释:
- 雪压:雪重重地压在。
- 关山:指的是山关,象征着路途遥远。
- 短长亭:指的是暂时停留的地方。
- 折腰:指屈身,表示卑微的生活。
- 瓶无粟:指的是没有粮食的瓶子,象征贫困。
- 笥有经:笥是盛东西的器具,这里比喻有书籍。
- 牒诉:写信诉说。
- 尘埃:世事纷扰。
- 头更白:头发愈加苍白,象征年华的流逝。
- 简编:编写书简。
- 东壁辉光外:东墙的光辉在外,象征失去的辉煌。
- 处士星:隐士星,象征孤独的士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浩,号石湖,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范成大送别友人闻人伯卿赴铜陵时,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铜陵作为古代的一个重要城市,承载着许多文化与历史的交汇,诗中透出对友人的关怀与自我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景与关山,营造了寒冷孤寂的氛围,映射出送别的沉重心情。开头以“雪压关山”引入,给人一种清冷、压抑的感受,反映出送别时的忧伤。接下来,诗人用“故人何事短长亭”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似乎在问,短暂的相聚为何如此匆匆。接着用“折腰直为瓶无粟”表现出生活的艰难和对物质的无奈。尽管生活困苦,诗人依然珍惜知识与情谊,表现出一种知足常乐的态度。后面提到“牒诉尘埃头更白”,不仅诉说了岁月的流逝,也流露出对世事的无奈与感慨。最后提到的“可怜东壁辉光外,寥落江湖处士星”则是对隐士生活的感叹,寓意着孤独与渺小。整首诗在描绘送别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哲理,充满了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压关山昼掩扃:雪花纷飞,关山被压,白天关门不出,表现出一种孤寂和无奈。
- 故人何事短长亭:老朋友为何在短暂的亭子中停留,表达对友人短暂相聚的惋惜。
- 折腰直为瓶无粟:为了生计,低头屈身,但心中仍有书籍的珍惜。
- 便腹犹怜笥有经:即便肚子空空,也对书本有着深切的怜惜。
- 牒诉尘埃头更白:写信诉说世事,头发却渐渐白了,体现出时间的流逝。
- 简编灯火眼终青:编写书简时,眼前灯火依旧明亮,象征着学习与追求的热情。
- 可怜东壁辉光外:可怜东墙的光辉在外,象征着失去的光辉与昔日的荣耀。
- 寥落江湖处士星:孤独的士人如同那稀疏的星星,反映出隐士生活的寂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朋友的离去比作短暂亭子的停留,增强了离别的情感。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的手法,使得语言更为优美。
- 拟人:将书籍拟人化,表现出对知识的珍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友谊珍贵的沉思,反映出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与对知识追求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寒冷与孤寂,象征人生的艰辛。
- 关山:象征阻碍与旅途的艰难。
- 短长亭:象征相聚的短暂与离别的无奈。
- 笥:象征知识与修身齐家的愿望。
- 灯火:象征知识的追求与精神的明亮。
- 处士星:象征隐士的孤独与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压关山”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温暖
- B. 寒冷与孤寂
- C. 喜悦
- D. 繁华
-
“牒诉尘埃头更白”中的“头更白”指的是什么?
- A. 年龄的增长
- B. 头发变白
- C. 变得聪明
- D. 变得快乐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隐士生活与人生哲理。
- 王维的《送别》:描写送别时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范成大的《送闻人伯卿赴铜陵》和王维的《送别》,两首诗都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范成大更强调了生活的困境与知识的珍贵,而王维则更侧重于离别的伤感与美好回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