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滩谒伏波庙》

时间: 2025-01-19 21:30:45

将军浩气镇乾坤,庙貌威严桂海存。

往事何堪论薏苡,新恩应许报鸡豚。

丛林锁翠双峰插,雪浪排空万马奔。

我亦徘徊情不尽,夕阳渡口又黄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军浩气镇乾坤,庙貌威严桂海存。
往事何堪论薏苡,新恩应许报鸡豚。
丛林锁翠双峰插,雪浪排空万马奔。
我亦徘徊情不尽,夕阳渡口又黄昏。

白话文翻译:

将军的浩然正气镇守着天地,庙宇的宏伟威严在桂海之畔永存。
往日的事迹怎能承受得住细述,新的恩德理应以鸡豚来回报。
丛林中翠绿环绕,双峰高耸入云,雪浪翻滚,万马奔腾。
我在这里徘徊,情感无法尽诉,夕阳在渡口映照得又黄昏。

注释:

  • 浩气:指将军的气概,形容其正义和威严。
  • 庙貌:庙宇的外观。
  • 桂海:指桂林的山水,桂林因桂树而得名。
  • 薏苡:一种植物,常被用作药材,指代往事。
  • 鸡豚:鸡和猪,古代用于祭祀和馈赠的食物,代表回报。
  • 丛林:指森林,形容翠绿的树木。
  • 雪浪:比喻白色的浪潮,形容壮观的景象。
  • 徘徊:徘徊、踱步,表达思绪的游离。
  • 黄昏:指夕阳西下的时刻,带有孤独感。

典故解析:

"伏波庙"指的是纪念三国时期的名将马援的庙宇,马援以其勇武和正义著称。他的经历和事迹在历史上被广泛传颂。在诗中提到的"新恩应许报鸡豚",是强调对恩德的报答,体现了古代士人讲求道义的风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桂珍,清代诗人,生活在桂林地区,以山水诗和咏怀诗闻名。其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色,反映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何桂珍游览伏波庙时,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大自然景色的感慨。其时代背景正值清代,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诗人借古人之情,抒发个人的志向与思考。

诗歌鉴赏:

《大滩谒伏波庙》是一首充满气势的诗作,诗中将将军马援的伟大形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现出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历史的回味。首句“将军浩气镇乾坤”不仅传达了对马援浩然正气的赞美,也暗示了历史英雄对国家的贡献。接下来的“庙貌威严桂海存”,则通过描绘庙宇的宏伟,表现了历史的厚重感。

诗中提到的“往事何堪论薏苡,新恩应许报鸡豚”,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与感慨,往事难以重提,但对新恩的报答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恩德的重视。

而后两句“丛林锁翠双峰插,雪浪排空万马奔”,则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形成了诗的视觉冲击力。最后一句“我亦徘徊情不尽,夕阳渡口又黄昏”则流露出诗人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的复杂在此处得到了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将军浩气镇乾坤:将军的气概如同浩然正气,能够镇压天地,彰显英雄气魄。
  2. 庙貌威严桂海存:伏波庙的雄伟外观在桂海之畔依然屹立,象征着历史的延续。
  3. 往事何堪论薏苡:往事难以细说,暗示了对历史的感慨。
  4. 新恩应许报鸡豚:对新恩的回报是应该的,反映了古人重视恩德的思想。
  5. 丛林锁翠双峰插:描绘自然景色,双峰高耸,体现出自然的壮丽。
  6. 雪浪排空万马奔:壮观的场景,象征着力量与动感。
  7. 我亦徘徊情不尽:诗人思绪万千,内心的情感无法尽述。
  8. 夕阳渡口又黄昏:夕阳西下,营造出一种沉重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浩气”“雪浪”,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丛林锁翠”“雪浪排空”,对称工整,显得韵律和谐。
  • 排比:通过列举自然景物,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英雄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思考,情感基调深沉而又充满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将军:象征勇气和正义。
  • 庙宇:代表历史的记忆与传承。
  • 丛林: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 夕阳: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将军是谁?

    • A. 关羽
    • B. 马援
    • C. 刘备
  2. 诗中提到要用什么来回报新恩?

    • A. 菜蔬
    • B. 鸡豚
    • C. 酒水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迷茫与孤独
    • C. 愤怒

答案:

  1. B. 马援
  2. B. 鸡豚
  3. B. 迷茫与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的作品,同样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描绘。
  •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诗,同样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历史的交叠。

诗词对比:

  • 对比何桂珍的《大滩谒伏波庙》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涉及自然与历史,但何桂珍更侧重于对历史英雄的敬仰,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体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何桂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