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明甫赴铜铅场六言七首
(作者:刘克庄)
盐铁论儿读否,聚敛臣子攻之。
公卿大夫民贼,贤良文学汝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的意思是:关于盐和铁的议论你是否读过?这是聚集臣子们对它的攻击。公卿大夫都是民间的贼,贤良淑德的文人则是你的老师。
注释:
- 盐铁论:指古代关于盐和铁的专卖政策的辩论。
- 聚敛:聚集和收拢。
- 公卿大夫:古代官员的称谓,这里指的是阶层的上层。
- 贼:这里指的是损害民生的贼,暗指权贵的剥削。
- 贤良文学:指有德行和才华的人,通常是儒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白云,南宋诗人,擅长词与诗,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
- 创作背景: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盐铁政策的思考,表达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与批判,寄托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诗歌鉴赏:
《送明甫赴铜铅场六言七首》是刘克庄用以表达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思考和批判。这首诗通过对盐铁问题的提及,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经济政策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诗中提到的“公卿大夫”与“贤良文学”,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权力阶层的贪婪与腐败,以及有德之士的无奈与失落。诗人在字句中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也表现出对贤良文人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引导社会走向更好的方向。这种社会批判的情感在当时的文人中并不罕见,然而刘克庄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将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盐铁论儿读否”:问对盐铁议论的看法,暗含对政策的质疑。
- “聚敛臣子攻之”:指责权臣们相互勾结,损害百姓利益。
- “公卿大夫民贼”:直接指责统治阶层的贪婪。
- “贤良文学汝师”:呼唤有才德之人来教导和引导社会。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社会的矛盾。
- 反问:通过疑问句引导读者思考。
-
主题思想: 诗歌揭示了权力与民众之间的对立,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以及对贤良文人的期待,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盐铁:象征国家经济政策,影响民生。
- 公卿大夫:象征腐败的权力结构。
- 贤良文学:代表理想的知识分子,期待其施以教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盐铁论”主要讨论什么?
- A. 诗歌的艺术
- B. 经济政策
- C. 政治制度
- D. 文化传承
-
诗中提到的“贤良文学”指的是?
- A. 有德行和才华的人
- B. 农民
- C. 商人
- D. 士兵
-
诗人对“公卿大夫”的态度是?
- A. 崇拜
- B. 批判
- C. 无所谓
- D. 赞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同样关注社会现状与民生苦难。
- 白居易《卖炭翁》:表达对底层民众艰辛生活的同情。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现实,刘克庄更关注政治腐败,而杜甫则更多表现民生疾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