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竹阁》
时间: 2024-10-17 04:5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乐天竹阁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此君玉立此楼空,不复幽眠想白公。
百尺有檐侵碧落,千竿无语足清风。
阑尖亭影流渔屋,龛面祠香托佛宫。
石琢端平丞相记,都归宝庆守臣功。
白话文翻译:
这位君子在这空荡荡的楼阁中如玉立着,不再在幽静的夜晚想念白公(白居易)。高达百尺的屋檐侵入了蓝天,千根竹子无声地摇曳着,恰到好处地迎来清风。亭子的尖顶的影子洒在渔夫的小屋上,香炉前的祠堂里供奉着佛像。石雕刻的端正平整,铭记着丞相的伟业,这一切都归于宝庆的守臣的功劳。
注释:
- 此君: 指的是诗人所描绘的君子形象。
- 玉立: 形容君子如玉般的挺拔和高洁。
- 幽眠: 形容静谧的睡眠,这里指代对往事的追忆。
- 白公: 指代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诗歌风格受到后人推崇。
- 碧落: 形容天空的蔚蓝。
- 阑尖亭影: 指亭子的尖顶投射的影子。
- 龛面祠香: 龛是供奉佛像的地方,祠堂中的香气。
- 丞相记: 指的是历史上丞相的功绩。
典故解析:
- 白公: 白居易因其诗风清新、直白而受到后世的喜爱。诗中提到他,表明了对其才华的敬仰。
- 丞相记: 可能指历史上某位有名的丞相,强调了历史的传承和功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乐天竹阁》创作于诗人对世事的深思之际,表达了他对古代名人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诗歌鉴赏:
《乐天竹阁》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诗作。开篇便以“此君玉立此楼空”引出对君子的描绘,言语之间流露出一种崇高而又空灵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表现出一种恬淡而悠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百尺有檐侵碧落,千竿无语足清风”两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竹阁的高大和周围环境的幽静,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文的崇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诗中提到的白公与丞相的功绩,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让人对当下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还有对历史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及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君玉立此楼空: 君子如玉般的立于空楼,象征着高洁。
- 不复幽眠想白公: 不再想念白公,表现出一种孤独与遗憾。
- 百尺有檐侵碧落: 高檐直入蓝天,高度的夸张让人感受到一种壮观的美。
- 千竿无语足清风: 千根竹子无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阑尖亭影流渔屋: 亭子的影子流淌在渔夫的房屋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美。
- 龛面祠香托佛宫: 祠堂中香气缭绕,说明人在信仰与自然中的交融。
- 石琢端平丞相记: 石雕的端正铭记丞相的伟业,带有历史的厚重感。
- 都归宝庆守臣功: 所有的成就都归于宝庆的守臣,强调了历史的延续性。
修辞手法:
- 拟人: “千竿无语”赋予竹子以人的特征,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夸张: “百尺有檐”形象地表现了竹阁的高大。
- 对仗: “阑尖亭影流渔屋”与“龛面祠香托佛宫”形成对仗,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君子的敬仰、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阁: 象征高洁、清雅的精神追求。
- 白公: 代表才华横溢的诗人,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清风: 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公”指的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
“百尺有檐侵碧落”中的“碧落”指的是?
- A. 河流
- B. 天空
- C. 草地
- D. 山峰
-
诗中“千竿无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悲伤
- D. 快乐
答案:
- C. 白居易
- B. 天空
-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 描绘山的雄伟,展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通过草的枯荣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时光的流逝。
- 王维《山居秋暝》: 通过描绘山水自然,表现出恬淡的生活哲学。
这些作品都与《乐天竹阁》在自然描绘和人文思考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