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滞》

时间: 2025-01-01 12:49:16

粹容成槁木,浮迹类流萍。

天地春明净,江山晚晦冥。

花芒环野茜,柳桁接檐青。

淹滞知何事,思归梦短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滞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粹容成槁木,浮迹类流萍。
天地春明净,江山晚晦冥。
花芒环野茜,柳桁接檐青。
淹滞知何事,思归梦短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身处异乡而感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用槁木和流萍比喻自己无根的状态,仿佛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漂浮。春季的天地明媚而清净,但江山的景色在傍晚却显得昏暗而迷蒙。诗中描绘了野外的花茫和青柳,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然而,心中的淹滞让人不知所措,思归之情在短暂的梦中如亭子般易逝。

注释:

  • 粹容:指清新脱俗的容貌。
  • 槁木:干枯的木头,比喻失去生机。
  • 浮迹:漂浮的踪迹,形容游荡无依。
  • 流萍:随波漂流的水草,象征无根的状态。
  • 花芒:野花丛生,形容春天的景象。
  • 柳桁:柳树和横梁,象征生活的细节和依托。
  • 淹滞:停滞不前,这里指内心的困惑和无助。
  • 思归:思念归乡的心情。
  • 梦短亭:梦境短暂,像亭子一样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多,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诗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身处异乡或经历困境有关,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客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感受,开篇用“粹容成槁木”来表现自身的孤独与无助,暗示了对生命活力的渴望。接下来的“浮迹类流萍”则进一步渲染了漂泊的状态,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春天的“天地春明净”,与“江山晚晦冥”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希望与美好,后者则代表了诗人心中的阴郁与迷茫,展现出一种对比的美感。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通过“花芒环野茜,柳桁接檐青”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映衬出他内心的孤独感。最后两句“淹滞知何事,思归梦短亭”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梦境的短暂更是让人感到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读来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粹容成槁木:清新脱俗的容颜变得如同干枯的木头,暗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助。
  2. 浮迹类流萍:自己的生活如同随波漂流的水草,表明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状态。
  3. 天地春明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与后句形成对比,暗示诗人内心的阴郁。
  4. 江山晚晦冥:傍晚的江山显得昏暗,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内心的迷茫。
  5. 花芒环野茜:野外的花朵繁茂,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6. 柳桁接檐青:柳树与屋檐相接,描绘出生活的细节与宁静。
  7. 淹滞知何事:停滞不前,不知所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
  8. 思归梦短亭:对归乡的思念如同短暂的梦境,让人感到无奈和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槁木”和“流萍”比喻诗人的孤独与漂泊。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展现内心情感,营造出丰富的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困惑与无奈,情感细腻而深邃,展现出一种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槁木:象征生命的枯竭与孤独。
  • 流萍:代表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春明净: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晚晦冥:傍晚的阴郁,象征内心的迷茫。
  • 花芒:自然之美,寓意生机与希望。
  • 柳桁:生活的细节与依托,象征归属感。
  • 短亭:短暂梦境,象征对归乡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粹容成槁木”中的“槁木”比喻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孤独与失落
    C. 自然的美丽
    D. 归乡的渴望

  2. 诗中描绘的“天地春明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宁静
    B. 迷茫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故乡的思念

  3. “思归梦短亭”中“梦短亭”象征什么? A. 对生活的期盼
    B. 归乡的渴望与无奈
    C. 自然的美好
    D. 孤独的漂泊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 《泊船瓜洲》 王安石

诗词对比: 对比《客滞》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客滞》更强调了漂泊带来的孤独感,而《静夜思》则通过对月的描绘展现了思乡的情感,情境和意象各有不同,反映了各自的生活经历与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诗词鉴赏》
  2. 《宋代诗人研究》
  3. 《古诗词入门与提高》
  4. 《李白与杜甫诗歌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