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观迎神小儿社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花帽铢来重,绡裳水样秋。
强行终较嬾,妍唱却成羞。
鹦鹉栖葱指,芙蕖载锦舟。
休看小儿社,只益老人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小儿社的景象。花帽沉重,绡裳如水般清凉,秋天的气息弥漫。小孩们虽然努力表演,但总显得懒散,欢快的歌声反而让人感到羞愧。鹦鹉栖息在葱郁的指尖,荷花则在华丽的船上摇曳。可惜这样的欢乐场面,只能让老人感到更多的忧愁。
注释:
- 铢: 古代重量单位,形容花帽的沉重。
- 绡裳: 轻薄的裙子,形容秋天的清凉。
- 强行: 勉强行动,形容孩子们的努力。
- 妍唱: 美丽的歌声。
- 鹦鹉: 形容色彩鲜艳的鸟,栖息在绿树上。
- 芙蕖: 荷花,象征美好与纯洁。
典故解析: 小儿社是古代地方神祭祀活动,通常伴随游玩和欢庆。诗中通过描述小孩们的活动,反映出成年人对快乐与纯真的怀念和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之,南宋著名诗人,以自然题材和清新风格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儿童和家庭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成年人的一种矛盾情感,即对童年欢乐的怀念与生活压力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小儿社的欢庆场景,然而在欢快的表象下却隐藏着深深的忧愁。诗人用“花帽铢来重”开篇,不仅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气氛,也暗含了这种欢乐的负担;而“绡裳水样秋”则营造出一种清爽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强行终较嬾,妍唱却成羞”展现了孩子们的努力与无力,并引发成年人对快乐的羡慕与惆怅。最后两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反映出一种即使在欢乐中也难免感到孤独与忧愁的情感。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帽铢来重: 通过描绘节日的花帽,反映出欢乐的表象与现实的沉重。
- 绡裳水样秋: 形容秋天的清凉和轻盈,带出季节的变迁和随之而来的感伤。
- 强行终较嬾: 孩子们虽然努力表演,但难以掩盖懒散的本性。
- 妍唱却成羞: 美丽的歌声反而让人感到羞愧,暗示对快乐的渴望和无奈。
- 鹦鹉栖葱指: 描绘自然的美景,表达对生命的热爱。
- 芙蕖载锦舟: 荷花与船只的结合,象征着美好与欢乐。
- 休看小儿社,只益老人愁: 尽管小儿社热闹,最终带来的却是成年人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 “绡裳水样秋”,将绡裳比作水,营造出清凉的意象。
- 拟人: 把小孩的表演和歌声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 诗句间的对称结构,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展现了在欢乐的表象下,成年人对生活的困惑和对逝去童年的怀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帽: 代表节日的欢乐,承载着期待与负担。
- 绡裳: 轻盈与清凉,象征无忧无虑的童年。
- 鹦鹉: 生命力的象征,色彩斑斓却又显得孤独。
- 芙蕖: 纯真与美好的象征,反映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花帽”象征什么?
- A. 欢乐的表象
- B. 生活的沉重
- C. 孩子的无忧
- D. 自然的美好
-
“妍唱却成羞”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羞愧
- C. 自豪
- D. 失落
-
诗中提到的“小儿社”主要是指什么?
- A. 儿童的聚会
- B. 传统的节日活动
- C. 老人的忧愁
- D. 自然的景色
答案:
-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杨万里《观迎神小儿社》都反映了生活的苦乐,但杜甫更侧重于国家的忧虑,而杨万里则聚焦于个人的感受与内心的矛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希望这些内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观迎神小儿社》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