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寄汉槎兄塞外 见《今词初集》、《瑶华集》、《词综》、《词雅》》
时间: 2025-01-01 14:49: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寄汉槎兄塞外》
作者: 吴文柔
情恻恻。谁遣雁行南北。惨淡云迷关塞黑。那知春草色。细雨花飞绣陌。又是去年寒食。啼断子规无气力。欲归归未得。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情感深重。是谁让大雁在南北之间迁徙?愁苦的天空笼罩着关塞,黑暗沉沉。又怎能知道春天草色的美丽。细雨轻轻飘落,花瓣飞舞在绣花的小路上。转眼又是一年寒食时节,子规鸟啼叫得无力,想要回去却始终无法如愿。
注释
字词注释:
- 情恻恻:形容情感深沉而忧伤。
- 遣:让,派遣。
- 雁行:指大雁成行的迁徙。
- 惨淡:形容色彩阴暗、沉闷。
- 春草色:春天草木的颜色,象征生机与希望。
- 寒食:指寒食节,民间习俗,通常在清明前两天。
- 子规:即杜鹃鸟,因其啼声哀怨而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
典故解析:
- 寒食: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源于为了纪念介之推。常常与春天的哀愁相联系。
- 子规:杜鹃鸟的叫声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柔是清代著名的女词人,才情横溢,作品多为抒情之作。她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展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吴文柔在边塞的生活时期,反映了她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向往,充满了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吴文柔的《谒金门 寄汉槎兄塞外》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的“情恻恻”直接传达了她满腔的愁苦,与后文的“谁遣雁行南北”相呼应,显得更加孤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惨淡的云、关塞的黑暗,都暗示着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那知春草色”的句子则展现了生命的韧性,尽管身处困境,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随后的“细雨花飞绣陌”,描绘出春天的温柔,让人感受到一种微妙的希望,但又因“又是去年寒食”而陷入回忆的漩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最后的“啼断子规无气力”,则是对思乡之情的深刻表达,子规的啼叫如同她心中无尽的思念与悲伤,而“欲归归未得”则犹如一声叹息,表达了归乡无望的无奈。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古代女性词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情恻恻:开篇直入主题,表达深切的情感。
- 谁遣雁行南北:设问,体现孤独与思乡之情,雁行象征着亲人的离散。
- 惨淡云迷关塞黑:描绘阴沉的天气,暗示内心的愁苦。
- 那知春草色:反问,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 细雨花飞绣陌:细腻的自然描写,增添温柔的气氛。
- 又是去年寒食:回忆往事,情感愈加沉重。
- 啼断子规无气力:杜鹃的啼叫象征无尽的思念与悲伤。
- 欲归归未得:表达归乡的强烈愿望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雁行”比作人间离散,增强情感。
- 拟人:通过“啼断”赋予杜鹃鸟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南北”与“关塞”,增强词语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古代女性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象征离散与思念。
- 云:暗示愁苦与沉重的心情。
- 春草:象征生命与希望。
- 细雨:表现温柔与细腻的情感。
- 子规:象征无尽的思念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情恻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愤怒
-
“欲归归未得”意指什么? A. 已经回家 B. 归家无望 C. 对未来的期待
-
诗中“子规”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麻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是表达思念之情的词作。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对亲情与自然的细腻描绘。
诗词对比:
吴文柔与李清照的作品在表达思乡之情上有相似之处,但吴文柔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孤独,而李清照则在情感上更为直接与激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传》
- 《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词学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吴文柔《谒金门 寄汉槎兄塞外》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