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别情》

时间: 2025-01-04 07:47:31

记得留伊留不住。

马逐车驰,相送还随去。

青山路尽大江横,此地生成离别处。

传道锦帆归鹤渚。

门外桃花,不管韶光误。

西湖犹自隔南湖,夜夜西风吹雁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别情 佟世南 〔清代〕

记得留伊留不住。 马逐车驰,相送还随去。 青山路尽大江横,此地生成离别处。 传道锦帆归鹤渚。 门外桃花,不管韶光误。 西湖犹自隔南湖,夜夜西风吹雁度。

白话文翻译

记得想要留住你却留不住。 马儿追逐着车儿奔驰,相送却又随着离去。 青山路走到尽头,大江横亘,这里成了离别的地方。 传说中锦帆归来的鹤渚。 门外的桃花,不管时光是否被耽误。 西湖依然隔着南湖,夜夜西风吹送着雁群飞过。

注释

  • 马逐车驰:形容马车快速行驶。
  • 相送还随去:指送别的人随着离去的人一起走了一段路。
  • 青山路尽大江横:形容路途的尽头是大江,象征离别的地点。
  • 锦帆归鹤渚:传说中的美好归宿,鹤渚指仙鹤栖息的地方。
  • 韶光误:指美好的时光被耽误。
  • 西湖犹自隔南湖:西湖和南湖相隔,比喻两地分离。
  • 西风吹雁度:西风吹送着雁群飞过,象征离别的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佟世南,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善于描绘离别之情,风格含蓄而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凄凉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 别情》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诗中“记得留伊留不住”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随后的“马逐车驰,相送还随去”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马车奔驰,送别的人随着离去的人一起走了一段路,这种场景更加深了离别的凄凉感。

“青山路尽大江横,此地生成离别处”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象征了离别的地点,青山路尽,大江横亘,这种景象更加深了离别的凄凉感。而“传道锦帆归鹤渚”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离别的人能够有一个美好的归宿。

最后两句“西湖犹自隔南湖,夜夜西风吹雁度”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凄凉之情。西湖和南湖相隔,象征两地分离,西风吹送着雁群飞过,这种景象更加深了离别的凄凉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凄凉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记得留伊留不住: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2. 马逐车驰,相送还随去: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马车奔驰,送别的人随着离去的人一起走了一段路。
  3. 青山路尽大江横,此地生成离别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象征了离别的地点,青山路尽,大江横亘。
  4. 传道锦帆归鹤渚: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离别的人能够有一个美好的归宿。
  5. 门外桃花,不管韶光误:桃花不管时光是否被耽误,象征美好的事物不受离别的影响。
  6. 西湖犹自隔南湖,夜夜西风吹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凄凉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路尽大江横”比喻离别的地点。
  • 拟人:“门外桃花,不管韶光误”桃花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不管时光是否被耽误。
  • 对仗:“西湖犹自隔南湖”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凄凉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路尽大江横:象征离别的地点。
  • 锦帆归鹤渚:象征美好的归宿。
  • 门外桃花:象征美好的事物不受离别的影响。
  • 西湖犹自隔南湖:象征两地分离。
  • 西风吹雁度:象征离别的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山路尽大江横”象征了什么? A. 离别的地点 B. 旅行的终点 C. 美丽的风景 D. 战争的地点

  2. “传道锦帆归鹤渚”中的“鹤渚”指的是什么? A. 仙鹤栖息的地方 B. 繁华的城市 C. 荒凉的沙漠 D. 美丽的湖泊

  3. 诗中“西湖犹自隔南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蝶恋花·春景》苏轼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诗词对比

  • 《蝶恋花·春景》苏轼: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描绘离别的凄凉,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词选》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全面了解《蝶恋花 别情》这首诗的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以及互动学习等内容,从而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