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一 乙卯咏海棠》
时间: 2025-01-01 15:18: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才过新正,能几日海棠开了。
将谓是睡犹未足,嫣然何笑。
一片殷红新锦样,天机知费春多少。
更芳期不待燕黄昏,莺清晓。
花旧说,南昌好。花宜占,东风早。
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
佳句流传千古在,石湖不见坡翁老。
倩何人寄驿报家山,教知道。
白话文翻译:
刚过了新年,海棠花开了几天。
仿佛是因为还没睡够,花儿笑得那么嫣然。
这片殷红如新锦般的花朵,谁知道春天为了它们付出了多少心血。
芳香的花期不等燕子的黄昏,莺鸟的清晨。
花儿常说,南昌的花儿最美。花儿早在东风中盛开。
想象那香气弥漫的地方,温暖的春风正好。
流传千古的美句在这里,石湖边却不见坡翁的身影。
哪位朋友能寄信告诉我家乡的消息,让我心里明白。
注释:
- 新正:指农历新年,春节。
- 海棠:一种花,花色多为红色、粉色,寓意美好。
- 嫣然:形容花色娇艳,笑得美丽。
- 天机:指自然规律,或春天的气象变化。
- 芳期:花期,指花开的时间。
- 燕黄昏:指燕子在黄昏时分归巢。
- 佳句:指脍炙人口的诗句。
- 石湖:可能指苏州的石湖,著名的自然景观。
- 坡翁: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号称“香山居士”,与花相关的诗句流传较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以咏物、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乙卯年春季,正值海棠花开时节,诗人通过对海棠花的描写,抒发对春天的喜爱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其一 乙卯咏海棠》是一首充满春意的咏花之作,诗人在描绘海棠花的娇美和生机时,灵巧地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才过新正,能几日海棠开了”引入,既是对时节的描写,也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海棠花的嫣然盛开似乎在呼唤着睡眠中的人们,给予一种温柔的提醒。
诗中提到“一片殷红新锦样”,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海棠花的鲜艳与美丽,令人心生向往。接下来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象,还反映出诗人对于春天光阴珍惜的态度。尤其是“芳期不待燕黄昏,莺清晓”一句,融合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了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往昔的追忆。通过“倩何人寄驿报家山”,诗人渴望能够收到家乡的消息,内心的情感波动跃然纸上。这种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使整首诗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过新正,能几日海棠开了。
- 刚过春节,海棠花已经开了几天。诗人用“才过”强调时间的短暂,与自然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
将谓是睡犹未足,嫣然何笑。
- 诗人用“睡犹未足”来形容海棠的娇美,似乎在说花儿的笑容是因为尚未完全醒来,展现出一种生动的拟人化。
-
一片殷红新锦样,天机知费春多少。
- 海棠盛开如新锦,鲜红夺目。自然的美丽让人不禁感叹春天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
更芳期不待燕黄昏,莺清晓。
- 花期不等燕子的归来,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流逝,表现出对时间的感叹。
-
花旧说,南昌好。花宜占,东风早。
- 诗中提到南昌的花美好,体现了对特定地点的情感寄托。
-
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
- 对于春风和花香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赞美。
-
佳句流传千古在,石湖不见坡翁老。
- 佳句流传千古,但石湖边却不见白居易的身影,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倩何人寄驿报家山,教知道。
- 诗人渴望能得到家乡的消息,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殷红新锦样”,通过比喻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拟人:如“嫣然何笑”,让花儿更具生动性和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平仄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抒发对春天的热爱,对海棠花的赞美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美好。
- 燕、莺: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故乡:思念与归属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江红 其一 乙卯咏海棠》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李曾伯
- C. 杜甫
-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南昌”是指哪个地方?
- A. 一座城市
- B. 一种花
- C. 一种诗风
- D. 一位诗人
-
诗人对海棠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赞美
- B. 无所谓
- C. 反感
- D. 失望
答案:
- B. 李曾伯
- A. 一座城市
- A. 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白居易:李曾伯的《满江红》更注重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多地关注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但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散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