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化》
时间: 2025-01-04 10:46: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剑化
作者:黎廷瑞 〔宋代〕
我有二奇物,太阿与龙泉。
床头雷吼匣,屋角虹贯天。
刺虎如切瓠,斩蛟犹截弦。
神光未获试,所遇乃不然。
时平会销兵,一笑甘长捐。
泻兹太古水,早被洪炉烟。
化身作农器,往斸南山田。
元炁还不死,为人作丰年。
白话文翻译
我有两件奇特的宝物,分别是太阿剑和龙泉剑。
床头的匣子里雷声轰鸣,屋角的剑光如虹贯穿天际。
刺杀老虎就像切瓜一样轻松,斩杀蛟龙如同截断弦乐。
神奇的光芒尚未获得试验,所遇见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如今国家太平,士兵们都要解散,我一笑便甘愿放弃。
这把剑泻下的是太古的水,早已被火炉的烟雾熏染。
它化作农具,去开垦南山的田地。
元气还没有消亡,为人们创造丰收的年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奇物:珍奇的物品,此处指宝剑。
- 太阿与龙泉:两种著名的古代名剑,象征武力和英雄气概。
- 雷吼匣:形容剑鞘的声音如雷鸣般响亮。
- 虹贯天:形容剑光如同彩虹般穿透天空。
- 刺虎如切瓠:形容剑术高超,杀敌如切瓜一样简单。
- 神光未获试:指剑的威力尚未得到验证。
- 销兵:指军队解散。
- 洪炉烟:象征火焰与熔炼,也隐喻时间流逝。
- 化身作农器:暗示武器转变为农具,象征和平。
典故解析
- 太阿与龙泉:历史上著名的剑,分别出现在《史记》和《大元大一统志》中,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 南山田:南山可能指代南方的土地,反映出农耕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而闻名。其作品常体现出对武器与和平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相对和平时期,诗人通过宝剑的描写,表达了武器的无用与和平的珍贵,以及个人的放弃与对丰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宝剑化》通过对两把名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武器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诗的开篇便引入了太阿剑与龙泉剑,这两把历史上著名的剑,象征着权力与荣耀。而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逐步将焦点从武器转向了和平与农耕,表现出一种从武力向文明的转变。
在诗中,诗人用“刺虎如切瓠,斩蛟犹截弦”来传达自己对武器的高超技艺的自信,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化,他却选择了放弃武力,转而追求农耕的安宁。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个人价值观的变化,也隐喻了社会的进步与人们对生活的重新审视。
最后,诗人以“元炁还不死,为人作丰年”结束,表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认为即使武器转变为农具,元气仍在,为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这种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恰恰是诗人内心深处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有二奇物,太阿与龙泉:引出主题,介绍宝剑。
- 床头雷吼匣,屋角虹贯天:描绘宝剑的威力和光辉。
- 刺虎如切瓠,斩蛟犹截弦:表现剑术的高超与无畏。
- 神光未获试,所遇乃不然:暗示武器未能用上,未遭遇真正挑战。
- 时平会销兵,一笑甘长捐:反映对和平的认同与对武器的抛弃。
- 泻兹太古水,早被洪炉烟:隐喻时间流逝与武器的无用。
- 化身作农器,往斸南山田:表现武器转变为农具的愿望。
- 元炁还不死,为人作丰年:强调生命力与对丰收的期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刺杀老虎比作切瓠,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使武器具有生命与情感,增强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从对武力的崇拜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们在和平时代对生活的重新审视,反映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剑:象征力量与权威,反映出对武力的向往。
- 农器:象征和平与丰收,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追求。
- 南山田:象征着土地的耕耘与生活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把剑分别是:
A. 太阿与龙泉
B. 青锋与赤霄
C. 轩辕与倚天 -
诗人最终选择放弃武器的原因是:
A. 国家太平
B. 武器无用
C. 个人信仰 -
“元炁还不死,为人作丰年”这句表达了什么?
A. 对武力的追求
B.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无奈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王湾
- 《将进酒》 李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古代英雄,但更偏向于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
- 《将进酒》:强调享乐与人生的短暂,表现出豪放不羁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