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卿惠墨戏副之以诗因次韵谢之》

时间: 2025-01-06 15:53:47

枯槎怪石出天然,笔力挽回三百年。

但见毫端侔造化,不知胸次蕴天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东卿惠墨戏副之以诗因次韵谢之
作者: 蔡戡 〔宋代〕
枯槎怪石出天然,
笔力挽回三百年。
但见毫端侔造化,
不知胸次蕴天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的奇特景象:枯木和怪石自然而然地形成。诗人的笔力仿佛能够使三百年的历史瞬间复生。只看到笔尖上所展现出的艺术造诣,与大自然的造化相媲美,却不知诗人胸中蕴藏的深邃智慧如同大海深渊一般。

注释:

  • 枯槎:枯木的桩子,指形态奇特的自然景物。
  • 怪石:形状奇异的石头,突出自然的奇特。
  • 笔力:指诗人或书法家的文采或书写能力。
  • 挽回:恢复、重现的意思。
  • 毫端:指笔尖,用于比喻艺术的表现。
  • :与之相匹敌,平起平坐。
  • 造化:自然的造物,宇宙的力量。
  • 胸次:心胸,内心的思想。
  • 天渊:比喻深邃、博大,形容作者的胸怀。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造化”一词常用于古代文学中,指自然界的创造力与美,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艺术创作的神秘源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蔡戡,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蔡戡与王东卿的交往中,借助对王东卿赠墨的回应,表达对自然与艺术的感悟,反映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艺术的独到见解。开篇通过“枯槎怪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奇特与独特的美感,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接下来,诗人以“笔力挽回三百年”来表达对自己艺术才能的自信,仿佛自己的创作能够穿越历史的长河,重新唤起往日的风景。最后两句则是对自身内涵的深刻反思,表明尽管外表的艺术表现令人赞叹,但真正的深邃思想与情感却隐藏在内心深处,蕴藏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人生与艺术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枯槎怪石出天然”:自然中独特的枯木和怪石,强调自然的魅力。
    2. “笔力挽回三百年”:诗人的文笔能够复兴历史,展现了自信。
    3. “但见毫端侔造化”:艺术的表现与自然的创造相媲美。
    4. “不知胸次蕴天渊”:内心深处的智慧与深度,超越外表的表现。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笔力比作复生历史,增强了艺术的力量感。
    • 对仗:如“但见”与“不知”,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强调艺术创造的巨大力量。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智慧与情感,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与外界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枯槎:象征自然的奇特与变化。
    • 怪石:代表自然的不拘一格及其美。
    • 毫端:象征艺术创作的媒介,体现出作者的艺术追求。
    • 天渊:象征深邃的智慧与情感,展现内心的浩瀚。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枯槎”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的树木
      • B. 枯木的桩子
      • C. 造型奇特的石头
    2. 诗人用“笔力挽回三百年”表达了什么?
      • A. 自己的历史感
      • B. 对历史的怀念
      • C. 对自己文才的自信
    3. “不知胸次蕴天渊”中“天渊”有何寓意?
      • A. 自然的深度
      • B. 内心的深邃智慧
      • C. 生活的广阔

答案:1-B,2-C,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庐山谣》:描绘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怀。
    2.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 诗词对比

    • 蔡戡与王维的自然诗歌均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蔡戡更强调个人内心的深邃,而王维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宋代文学发展与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