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王校书居》

时间: 2025-01-06 09:59:04

秋来池馆清,夜闻宫漏声。

迢递玉山迥,泛滟银河倾。

琴上松风至,窗里竹烟生。

多君不家食,孰云事岩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来池馆清,夜闻宫漏声。
迢递玉山迥,泛滟银河倾。
琴上松风至,窗里竹烟生。
多君不家食,孰云事岩耕。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池塘和馆舍显得清幽宁静,夜晚能听到宫中的漏水声。远处的玉山高耸,银河在天际倾泻而下。琴声伴随着松风拂来,窗内弥漫着竹子的烟雾。许多朋友不在家中吃饭,谁又说过这事与耕作山岩无关呢?

注释:

  • 池馆:指池塘和馆舍,象征清幽的环境。
  • 宫漏声:古代宫殿中漏水的声音,象征宁静和孤独。
  • 迢递:形容遥远的样子。
  • 玉山:可能指代高耸的山,象征着高洁和美丽。
  • 泛滟: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银河:指天空中的星河,象征着浩瀚和美丽。
  • 松风、竹烟:自然的声音和气息,代表着恬静的生活。
  • 多君不家食:暗示朋友们不常在家,反映孤独感。
  • 岩耕:指在山岩中耕作,象征着艰辛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约公元742年-约808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天池居士,生于今陕西省。耿湋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体现出道教的洒脱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隐居的秋季,环境清幽,内心宁静。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

诗歌鉴赏:

《安邑王校书居》是一首富有秋意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开篇“秋来池馆清”,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秋季场景,水面清澈,环境幽静,给人一种安宁的感受。而“夜闻宫漏声”则引出了一种孤寂的氛围,宫中的滴水声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唤起了人的思绪。

接下来的“迢递玉山迥,泛滟银河倾”,描绘了远方的美景,突出了一种超然的境界。玉山高耸,银河倾泻,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画卷,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向往。此时,诗人似乎在思考着人生的哲理,眼前的美景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琴上松风至,窗里竹烟生”,展现了诗人优雅的生活情调,松风轻拂,竹烟袅袅,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然而,最后两句“多君不家食,孰云事岩耕”则带来了情感的转折,诗人思念朋友,却又感叹独处的孤独,表现出对友谊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深刻的情感表达与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对自然的热爱,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来池馆清:秋天来临,池塘与馆舍显得格外清澈与宁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2. 夜闻宫漏声:夜晚能听到宫殿中滴水的声音,暗示孤独与静谧。
  3. 迢递玉山迥:遥远的玉山高耸入云,表现出一种遥不可及的美。
  4. 泛滟银河倾:银河在夜空中倾泻而下,象征着浩瀚与壮丽。
  5. 琴上松风至:松风轻轻吹来,伴随着琴声,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6. 窗里竹烟生:窗内飘出的竹烟,增添了生活的雅致与诗意。
  7. 多君不家食:许多朋友不常在家中用餐,反映了孤独与思念。
  8. 孰云事岩耕:谁说这与在山岩中耕作的辛劳无关呢,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山”与“银河”,象征着高洁与浩瀚。
  • 对仗:如“琴上松风至”与“窗里竹烟生”,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同时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池馆:象征宁静与清幽的环境。
  2. 宫漏声:代表孤独与静谧的意境。
  3. 玉山:象征高洁与美丽。
  4. 银河:象征广阔与浩瀚。
  5. 松风、竹烟:自然的声音与气息,象征着恬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宫漏声”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孤独
    C. 快乐
    D. 忧伤

  2. “迢递玉山迥”中的“迢递”是什么意思? A. 近距离
    B. 遥远
    C. 平坦
    D. 陡峭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
    C.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表现出秋天的宁静与自然的美,王维通过山水描写传达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夜泊牛津》: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考,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沉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