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登总持寺阁
作者: 耿湋 〔唐代〕
原文展示
今日登高阁,三休忽自悲。
因知筋力减,不及往年时。
草树还如旧,山河亦在兹。
龙钟兼老病,更有重来期。
白话文翻译
今天我登上高阁,心中不禁感到悲伤。
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已经减弱,
不再如往年那样强健。
草木依旧如昔,山河仍然在这里。
可我却因年老多病,难以重来。
注释
- 今日:今天。
- 登高阁:指登上高处的阁楼或楼台。
- 三休:指三次休息,暗示疲倦或老态。
- 筋力减:指身体力量的减弱。
- 草树:指草木。
- 龙钟:形容年老、衰弱的样子。
- 重来期:重来之期,指再来一次的机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约835年-约910年),字子华,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人推崇。他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人生、岁月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可能是在某次登高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年华流逝、身体衰老的无奈与感伤,同时也表达了对曾经的怀念。
诗歌鉴赏
《登总持寺阁》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虽然字数不多,但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思考。诗中,作者通过登高阁的行为,引发了对自身年岁增长和身体衰弱的深刻反思。开篇便用“今日登高阁”引入,简洁而有力,令人立刻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忧伤的情绪。接下来的“因知筋力减,不及往年时”直白地道出了作者对身体衰退的认知,展现出一种无奈的感伤。
而“草树还如旧,山河亦在兹”则形成对比,尽管作者的身体在衰老,周遭的自然景色却依旧如昔。这种时空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末尾的“龙钟兼老病,更有重来期”更是凝聚了诗人的哲思,虽然生命的重来已不再可能,但他依然期望在有限的年华里,能再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深入探讨了生老病死的主题,展现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充满了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日登高阁:今天我登上高阁,象征着追求更高的境界。
- 三休忽自悲:三次休息,心中不禁感到悲伤,表现出身体的疲惫与内心的惆怅。
- 因知筋力减:意识到力量的减弱,反映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草树还如旧:自然依旧,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流转。
- 山河亦在兹:山河依然,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坚持。
- 龙钟兼老病:形容自己年老多病的状态,感叹人生的无常。
- 更有重来期:虽然老去,但心中仍渴望重返生活的辉煌。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与人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老年的无奈。
- 拟人:草树的“如旧”使自然更具生命力,暗示人对自然的依恋。
- 比喻:用“龙钟”比喻老态,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衰老”与“自然”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无奈和对自然恒久的感慨,体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高阁:象征追求与理想,也暗示孤独。
- 草树:自然界的常青,象征生命的韧性与持久。
- 山河:代表着大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
- 龙钟:象征衰老与病痛,反映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筋力减”的意思是: A. 身体强健
B. 身体虚弱
C. 心情愉悦
D. 精力充沛 -
填空题:诗中“草树还如旧,山河亦在兹”表达了___的主题。
-
判断题:诗人对自然的描写是悲观的。(对/错)
答案
- B
- 时间的流逝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写登高,但更侧重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耿湋则更关注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但李白的情感更为豪放,而耿湋则显得更加沉静与忧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