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际寺故僧院》

时间: 2025-01-06 10:04:49

白发悤悤色,青山草草心。

远公仍下世,从此别东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云际寺故僧院
白发悤悤色,青山草草心。
远公仍下世,从此别东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僧,面容憔悴,内心却依然向往青山绿水。远公(指佛教的高僧)已经去世,从此再也无法回到东林寺。


注释:

字词注释:

  • 悤悤:形容头发白而稀疏,显示出老态。
  • 草草:草木生长的样子,形容内心向往自然的情绪。
  • 远公:指的是一位高僧,通常是指已故的名僧。

典故解析:

  • 东林:指东林寺,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许多高僧在此修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生于710年,卒于770年,号静斋,晚号云间。耿湋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其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岁月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对故僧院的追忆之际,表达了对已故高僧的怀念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意境,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云际寺故僧院》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作,作者通过描绘老僧的白发与苍凉,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白发悤悤色”直接呈现了老僧的衰老形象,表明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而“青山草草心”则揭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向往,尽管身处世俗,却依然怀有对自然和安宁的渴望。

“远公仍下世”一句,表达了对已故高僧的追思,显示出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对高僧境界的向往。最后一句“从此别东林”,则表明了一种无奈的告别,似乎在暗示自身对世俗的放弃与归隐的决心。

整首诗在字句上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的情感寄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浓厚的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一处古寺的回忆,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发悤悤色:描绘老僧的形象,白发象征衰老,悤悤的状态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2. 青山草草心: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内心渴望宁静的生活。
  3. 远公仍下世:提到已故高僧,表达对其的怀念与敬仰。
  4. 从此别东林:告别东林寺,暗示对过去的释怀与对未来的选择。

修辞手法:

  • 对比:白发与青山的对比,强调内心的渴望与外在的衰老。
  • 象征:青山草草象征着自然中的宁静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高僧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象征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远公”指的是?

    • A. 高僧
    • B. 诗人
    • C. 自然
    • D. 朋友
  2. “白发悤悤色”中“悤悤”意思是?

    • A. 鲜明
    • B. 稀疏
    • C. 美丽
    • D. 繁茂
  3. 整首诗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 A. 悲伤
    • B. 愤怒
    • C. 怀念与向往
    • D. 欢乐

答案:

  1. A. 高僧
  2. B. 稀疏
  3. C. 怀念与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耿湋的《题云际寺故僧院》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耿湋则更倾向于内心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