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归中丞使新罗》
时间: 2025-01-14 14:49:03意思解释
送归中丞使新罗
作者:耿湋 〔唐代〕
原文展示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
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
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
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
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
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
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
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
白话文翻译
远方国家通行王朝的化化,儒林得到了使臣。
六位君主编撰成册,万里路上奉送丝纶。
云水之间摇曳孤舟,恩情私情在我一身。
悠悠的龙节已经远去,渺渺的蜃楼又焕然一新。
望向远方回程已近黄昏,水波之中又是春天的光景。
昏黄与明亮的日子交替,灵异之物向舟人询问。
城邑分隔了华夏,衣裳也像是缙绅般华丽。
他日礼命将要完成,归途上切勿迷失渡口。
注释
- 王化:指王朝的教化、影响。
- 儒林:指儒家学者、士人。
- 丝纶:古代书信的代称,代表朝廷的旨意。
- 龙节:指皇帝的权威象征。
- 蜃楼:海市蜃楼,指因光的折射而出现的幻影。
- 缙绅:指有地位的士人和官员。
- 礼命:指朝廷的命令和礼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约730-799年),唐代诗人,以诗歌和散文著称。生于盛唐,受到了当时儒家思想的熏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及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中唐时期,唐朝与新罗之间的外交关系逐渐加强,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归国使者的祝福与期待。
诗歌鉴赏
《送归中丞使新罗》是一首寓意深远的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使者归国的旅途,表达了对国家化育的期盼及对使者使命的重视。开头两句点明了使者的身份和使命,展现了国家的文化传播,令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几句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表现了旅途中景色的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尤其是“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展现了使者使命的伟大与艰辛。结尾的几句则提醒使者在归途上谨慎,以免迷失方向,体现了对友情与责任的深厚情感。这首诗不仅富于情感,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国通王化:远方的国家接受了王朝的教化。
- 儒林得使臣:儒者得到了使者的任命,显示了文化的交流。
- 六君成典册:六位君主共同编撰规范。
- 万里奉丝纶:长途跋涉,奉送朝廷的旨意。
- 云水连孤棹:孤舟在云水间行驶,意象悠远。
- 恩私在一身:使者肩负着个人的情感与使命。
- 悠悠龙节去:象征权威的龙节已经远去。
- 渺渺蜃楼新:如梦的蜃楼,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 望里行还暮:在归途上,已临近黄昏。
- 波中岁又春:时间的流逝中,春天又回到了波间。
- 昏明看日御:看日落日出,感知时间的变化。
- 灵怪问舟人:奇异的幻影向舟人询问,暗示旅途的神秘。
- 城邑分华夏:城镇分隔了华夏,展示国界的分明。
- 衣裳拟缙绅:使者的衣着华丽,显示身份的尊贵。
- 他时礼命毕:他日完成使命的期待。
- 归路勿迷津:归途上切勿迷失方向,寄托了对使者的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蜃楼”比喻梦想与希望,传达出人生的虚幻感。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使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归国使者的祝福,表达了对文化交流与国家发展的重视,同时寄托了作者对个人情感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水:象征旅途的渺远与无尽。
- 龙节:象征权威、使命感。
- 蜃楼:代表希望与梦想的幻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丝纶”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食物
C. 服饰
D. 乐器 -
“云水连孤棹”中的“孤棹”象征什么? A. 孤独
B. 旅途
C. 努力
D. 成功 -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送别
B. 爱情
C. 战争
D. 友情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别》 王之涣:同样表现送别之情,却更侧重于离愁别绪的描写。
- 《早发白帝城》 李白:通过早晨的景象展现离别的壮阔与期待,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代诗人传》
这篇文章为您提供了《送归中丞使新罗》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