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5-01-01 14:30:24

歌罢奏。

敛步拂开罗袖。

宾扇轻摇香汗透。

软香沾素手。

小立偎人良久。

一寸娇波横溜。

心事未言眉已皱。

无端催劝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歌罢奏。敛步拂开罗袖。宾扇轻摇香汗透。软香沾素手。小立偎人良久。一寸娇波横溜。心事未言眉已皱。无端催劝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歌唱后,轻轻收起裙摆,微微摇动扇子,香汗浸透了衣襟。她的柔香沾湿了素手,静静地依偎着他,良久不动。一寸娇波轻轻流动,心中的烦恼尚未说出,眉头却已紧皱。无奈之下,只好催促饮酒。

注释:

  • 歌罢奏:歌唱完毕,乐器也停止演奏。
  • 敛步拂开罗袖:收起步伐,轻轻拂开轻薄的衣袖。
  • 宾扇:指来宾所用的扇子,此处象征轻松的社交氛围。
  • 香汗透:香气与汗水交融,形容女子的娇媚与迷人。
  • 小立偎人:轻轻地站在他身旁,依靠着他。
  • 娇波:形容她的情态如波浪般轻柔。
  • 心事未言:心中所想的事情还未说出口。
  • 眉已皱:因心事重重,眉头早已紧锁。
  • 催劝酒:无奈之下,只能催促饮酒来解忧。

典故解析:

  •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描写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常常将恋爱、饮酒与音乐结合,体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胜己,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绘爱情的甜美与哀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宋代的社交场合,反映了当时的文人雅集、饮酒作乐的生活场景。诗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作者对于爱情与情感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描写爱情与社交氛围的优雅诗篇。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子在歌唱后与男子亲密相依的情景。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是一种微妙的、含蓄的爱恋,既有甜美的期待,又夹杂着隐隐的忧虑。

开头的“歌罢奏”便设定了轻松的社交氛围,紧接着的“敛步拂开罗袖”则描绘了女子的优雅,仿佛在告诉读者,她正沉浸在这一刻的美好中。随之而来的“宾扇轻摇香汗透”,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女子娇媚形象的生动刻画。她的柔情似水,令人心动。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内心的挣扎,“心事未言眉已皱”揭示了情感的复杂性。尽管表面上是一场欢乐的聚会,但内心的忧虑与烦恼却无法掩藏。最后的“无端催劝酒”则显示出一种无奈,似乎只有借助酒来解愁。

整首诗在优雅的氛围中透出一丝忧伤,展现了爱情中既甜美又苦涩的双重性。词句之间的轻盈与沉重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远而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歌罢奏:音乐停止,气氛轻松。
  2. 敛步拂开罗袖:女子优雅收步,轻轻撩动衣袖。
  3. 宾扇轻摇香汗透:轻摇扇子,香汗浸透衣衫,展现她的娇媚。
  4. 软香沾素手:她的香气轻柔地沾湿了手。
  5. 小立偎人良久:静静地倚靠在他旁边,时间仿佛凝固。
  6. 一寸娇波横溜:她的情态如波浪轻柔流动,暗示她的心情起伏。
  7. 心事未言眉已皱:心中的烦恼虽未诉说,眉头已紧锁。
  8. 无端催劝酒:只能无奈地催促饮酒以释怀。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情感比作波浪,形象生动。
  2. 拟人:让“娇波”具有人性,增添情感的深度。
  3.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爱情中的细腻情感,表达了在欢乐的表象下,内心复杂的情绪与无奈。诗中的女子既有甜美的期待,又有深藏的忧虑,反映了爱情的多元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快乐与社交的氛围。
  2. 罗袖:象征女性的优雅与娇媚。
  3. 宾扇:代表轻松的社交活动。
  4. 香汗:体现女性的妩媚与性感。
  5. 娇波:象征情感的波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歌罢奏”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欢乐的聚会
    • B. 悲伤的离别
    • C. 孤独的思考
    • D. 痛苦的挣扎
  2. “心事未言眉已皱”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 A. 她心中无忧
    • B. 她有烦恼但未说出口
    • C. 她很快乐
    • D. 她在生气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喻、拟人
    • B. 排比、夸张
    • C. 对比、反问
    • D. 隐喻、对仗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在社交场合中的情感,但更注重内心的细腻变化。
  • 《月夜忆舍弟》:则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3.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