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作者:吕胜己 〔宋代〕
秋夜静。屋上狂风初定。
两两啼蛄相答应。
灯蛾摇烛影。
枕上鸡声遥听。
起舞良宵偏永。
明日谩寻吊剑整。
衰颜重揽镜。
白话文翻译:
在一个宁静的秋夜,屋顶上的狂风刚刚平息,
几只蟋蟀在相互应和地鸣叫。
灯下的蛾子摇曳着烛光的影子,
床头传来遥远的鸡鸣声。
我在这个美好的夜晚忍不住想要起舞,
但是明天又要无聊地整理我的剑。
我镜中的衰老的容颜让我不禁感慨。
注释:
- 谒金门:原为古代曲子名,后用作诗词标题,意指寻求美好。
- 啼蛄:指蟋蟀,秋夜常听见它们鸣叫,象征秋天的宁静。
- 灯蛾:指飞到灯火旁的蛾子,常用来比喻追求光明却遭遇困境。
- 鸡声遥听:指远处传来的鸡鸣声,暗示天快亮,是夜晚的结束。
- 吊剑:意指整理武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动荡与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胜己,字梦阮,号无韵,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善于用生动的意象表现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夜,正值宁静的季节,诗人在此时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描写秋夜静谧情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气氛,狂风初定,蟋蟀的鸣叫声似乎在回应着夜的寂寞。灯下的蛾子摇曳着烛光的影子,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短暂与不易。
随着诗情的推进,床头传来的鸡声提醒着诗人,夜晚即将结束,生活的琐碎与责任又将回到眼前。诗人内心的矛盾在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无奈,尤其是“明日谩寻吊剑整”一句,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往日光辉的怀念,既有对武士精神的追求,又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上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诗人在静谧中思索人生,情感深邃而真实,是对生命的一次哲学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夜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暗示内心的平静。
- “屋上狂风初定”:风暴过后,宁静而又带有一丝不安的气息。
- “两两啼蛄相答应”:蟋蟀的鸣叫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灯蛾摇烛影”:烛光下的蛾子,映射出追求光明的悲剧。
- “枕上鸡声遥听”:鸡鸣声意味着黎明的来临,生活的重担即将降临。
- “起舞良宵偏永”:美好的夜晚让人想要尽情享受,但又显得漫长而无奈。
- “明日谩寻吊剑整”:对未来的无奈与对过往光辉岁月的怀念。
- “衰颜重揽镜”:对衰老的感慨,反映出对时光飞逝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拟人:蟋蟀的鸣叫与人相呼应,增添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灯蛾摇烛影,枕上鸡声遥听”,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灯蛾象征追求光明的无奈,鸡声象征生活的重担。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哲思和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秋夜: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蟋蟀:生命的象征,反映出秋天的气息。
- 灯蛾:追求光明与生命短暂的隐喻。
- 鸡声:生活的重担与责任的象征。
- 镜子:反映出对自我的审视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屋上狂风初定”中的“狂风”指的是: A. 秋天的风
B. 刺激的风
C. 风暴后的宁静 -
填空题:诗人通过“___”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判断题:诗中“灯蛾摇烛影”表现了对光明的追求。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C
- “衰颜重揽镜”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描绘夜晚的情感与思考。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和《谒金门》的比较:
- 两者都是在夜晚写作,但情感基调不同,《静夜思》更偏向于思乡之情,而《谒金门》则是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