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六日出郊访无畏诗禅暮归奉寄》

时间: 2025-01-01 15:33:07

寒郊独往兴悠哉,问讯山翁破腊回。

犀轴冰寒苕水句,衲衣雪暗锦营埃。

归时烟树鸦声集,望处溪窗山色来。

此意儿童终不觉,闭门脱屩拂莓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郊独往兴悠哉,
问讯山翁破腊回。
犀轴冰寒苕水句,
衲衣雪暗锦营埃。
归时烟树鸦声集,
望处溪窗山色来。
此意儿童终不觉,
闭门脱屩拂莓苔。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郊外独自漫游,心中感到无比愉悦。
询问山中的老翁,刚刚过年回来了。
犀牛角制的笔在冰冷的水面上写下诗句,
僧衣在雪中显得格外暗淡,营帐满是尘埃。
归来的时候,烟雾缭绕的树上乌鸦齐聚,
远望那溪边的窗户透出山的颜色。
这样的情景,儿童们却终究无法理解,
他们关上门,脱下鞋,拂拭那苔藓。

注释

  • 寒郊:寒冷的郊外。
  • 问讯:询问、打招呼。
  • 山翁:山中的老人,指隐士或隐居的老者。
  • 犀轴:犀牛角制的笔,古代文人常用来写字。
  • 衲衣:僧人的衣服。
  • 锦营:锦缎制作的营帐。
  • 烟树:烟雾缭绕的树木,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莓苔:长在地面的苔藓,常用来形容自然的清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约1050年-约1120年),字子华,号止庵,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慧,才华出众。毛滂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作品在当时备受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寒冬腊月之际,作者在寒冷的郊外独自游荡,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诗中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表现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郊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寒郊独往兴悠哉”开篇即展现出一种闲适的心情,诗人独自在寒冷的郊外游荡,感到无比的愉悦。接下来,诗人通过与山翁的对话,反映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中“犀轴冰寒苕水句”描写了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创作的情景,显示出诗人对艺术的执着与热情。

整首诗意象丰富,构建了一个冰雪覆盖、烟雾缭绕的自然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最后两句提到儿童的无知,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暗含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和对隐逸的向往。毛滂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郊独往兴悠哉:寒冷的郊外,我独自前往,心中感到无比愉悦。
  2. 问讯山翁破腊回:我向山中的老翁问好,他刚刚过完腊月。
  3. 犀轴冰寒苕水句:用犀牛角制成的笔在冰冷的水面上写下诗句。
  4. 衲衣雪暗锦营埃:僧人的衣服在雪中显得格外暗淡,营帐上满是尘埃。
  5. 归时烟树鸦声集:归来的时候,烟雾缭绕的树上乌鸦齐聚。
  6. 望处溪窗山色来:远望那溪边的窗户透出山的颜色。
  7. 此意儿童终不觉:这样的情景,儿童们却终究无法理解。
  8. 闭门脱屩拂莓苔:他们关上门,脱下鞋,拂拭那苔藓。

修辞手法

  • 比喻:犀轴比喻诗人的才华,暗示其创作的独特性。
  • 对仗:整个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的对比。
  • 拟人:烟树和乌鸦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描绘自身的游历,反映出一种隐逸的理想与对世俗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寒郊:象征孤独和宁静。
  2. 山翁:代表智慧和自然。
  3. 犀轴:象征文人的才华和创作的执着。
  4. 衲衣:代表清贫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5. 烟树:营造出朦胧的氛围,象征自然的神秘。
  6. 莓苔:象征自然的清幽和纯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翁”指的是谁?

    • A. 隐士
    • B. 农夫
    • C. 商人
    • D. 学者
  2. “寒郊独往兴悠哉”中“兴”的意思是什么?

    • A. 兴奋
    • B. 兴趣
    • C. 兴致
    • D. 兴旺
  3. 诗中提到的“衲衣”指的是哪种衣服?

    • A. 僧人的衣服
    • B. 书生的衣服
    • C. 农民的衣服
    • D. 商人的衣服

答案

  1. A. 隐士
  2. C. 兴致
  3. A. 僧人的衣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毛滂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王维通过简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而毛滂则在细腻的描绘中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点,但都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