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与诸君小酌,烛下见花,戏作一首)》

时间: 2025-01-01 15:27:59

风摇灺烬。

吹下桃花影。

醉倒碧铺眠碎锦。

谁伴香迷酒凝。

少年不解孤春。

年来减尽春心。

犹下绣帘遮定,不教风雨侵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与诸君小酌,烛下见花,戏作一首)
作者: 毛滂 〔宋代〕

风摇灺烬。
吹下桃花影。
醉倒碧铺眠碎锦。
谁伴香迷酒凝。
少年不解孤春。
年来减尽春心。
犹下绣帘遮定,
不教风雨侵凌。

白话文翻译:

风轻轻摇动着残烛,
桃花的影子随风飘落。
我醉倒在青色的铺子上,
像是铺上的锦缎一样散乱。
谁来陪我在香酒中迷醉?
年轻时不懂得孤独的春天。
年年岁岁,春心已渐消退。
只好将绣帘拉上,
不让风雨侵袭。

注释:

字词注释:

  • 灺烬:残余的烛火,火星。
  • 碧铺:青色的铺子,可以理解为青色的地面或床铺。
  • 碎锦:像锦缎一样散落的状态。
  • 香迷:香气迷醉,指酒香。
  • 孤春:孤独的春天,形容内心的孤寂。

典故解析:

该诗中的“桃花”常与春天、青春相联系,而“孤春”则反映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青春消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华,号青山,生于宋代,著名词人。其词风清丽婉约,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毛滂的作品多反映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创作背景:

《清平乐》是毛滂在与友人小酌时即兴创作,表达了在欢乐中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反映了当时文人雅集的生活情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小饮为起点,借助烛下的景象与酒香的迷醉,展现出一种安逸的生活场景。然而,在这安逸的表象下,潜藏着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深刻思考。诗词的开头“风摇灺烬”,通过风与烛光的交融,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仿佛在引导读者走入这幅画面中。接下来的“醉倒碧铺眠碎锦”,则将醉意与梦境结合,暗示着诗人对醉酒后无忧无虑的渴望,同时也隐含着对失去的青春的感慨。

“谁伴香迷酒凝”一句中,诗人自问伴侣,显示出一种孤独感。虽然四周有美酒佳肴,但内心的孤寂却难以排解。接着“少年不解孤春”,直接表达了对年轻时无忧无虑的怀念,随之而来的“年来减尽春心”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春天象征着青春与希望,却逐渐被现实的沉重所压迫。最后“犹下绣帘遮定,不教风雨侵凌”,则是诗人用绣帘来遮挡外界的风雨,象征着对内心宁静的一种追求与渴望。

整首词在描绘春日美景的同时,蕴含着对青春无常的感伤,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摇灺烬:风轻轻摆动着烛火,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同时暗示时光的流逝。
  2. 吹下桃花影:桃花的影子随风飘落,象征春天与青春的短暂。
  3. 醉倒碧铺眠碎锦:醉倒在青色的铺子上,表现了醉酒后的状态与洒脱。
  4. 谁伴香迷酒凝:在酒香中迷醉,诗人渴望有人陪伴。
  5. 少年不解孤春:年轻时不懂得孤独的滋味,表露出对青春的怀念。
  6. 年来减尽春心:随着岁月的流逝,春心逐渐消退,表现对青春流逝的无奈。
  7. 犹下绣帘遮定:用绣帘遮挡外界的风雨,象征内心的保护与渴望宁静。
  8. 不教风雨侵凌:不让风雨侵扰,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醉倒碧铺眠碎锦”,将醉酒的状态比作锦缎的散落,体现出诗人洒脱的态度。
  • 拟人:如“风摇灺烬”,让风与烛火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增加画面的动感。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饮酒时的景象,揭示了青春的短暂与孤独的滋味,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虽身处美好环境,但内心却被孤独与时间的流逝所困扰,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变化与流逝。
  • 桃花:代表青春、美好与希望。
  • :象征欢愉与迷醉。
  • 绣帘:象征内心的保护与渴望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谁伴香迷酒凝”中的“香”指的是什么?

    • A. 花香
    • B. 酒香
    • C. 风香
    • D. 烟香
  2. 填空题:诗中的“青年不解孤春”,表达了诗人对__的怀念。

  3. 判断题:诗中“犹下绣帘遮定”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保护内心的宁静。(对/错)

答案:

  1. B. 酒香
  2. 青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毛滂《清平乐》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现出对青春的眷恋与对孤独的感慨,但毛滂更注重于饮酒时的氛围,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