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柳疏疏映日,井桐策策翻秋。
萧条不似那时游。只有山光依旧。
别久犹牵去梦,怀多还惹新愁。
吹箫人在雁回州。不管沈郎消瘦。
白话文翻译:
门外的柳树稀疏地映着阳光,井边的梧桐树在秋风中轻轻摇曳。
如今的萧条景象与往日游玩的时光完全不同,只有山色依旧如旧。
分别已久,依然牵挂着梦中人,心中思念更多却又增添了新愁。
吹箫的人正站在雁回的州城,不去在意那位沈郎是否消瘦。
注释:
- 门柳:指门外的柳树,象征着春天与青春。
- 井桐:井边的梧桐树,象征着秋天与思念。
- 策策:形容梧桐树在风中轻轻摇动。
- 山光:山的景色,象征着永恒与不变。
- 沈郎:指心中思念的人,可能是作者的爱人或友人。
典故解析:
- 雁回州:古代诗歌中常提及的场景,雁的迁徙代表着思乡与离别。
- 此诗中提及的柳树与梧桐在唐诗中常作为思念与离别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滈,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为特点,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离别后的思念时期,正值秋季,象征着离别的萧瑟与思念的加深。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个深情的离别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门柳疏疏映日,井桐策策翻秋”引入,柳树和梧桐的对比,生动描绘出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萧条不似那时游”一句,表达了对往日欢愉时光的怀念,而现在的孤寂则更显得凄凉。此时,山光的依旧让人感到一种永恒的美,但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无情。
“别久犹牵去梦,怀多还惹新愁”两句,情感更加深厚,分别后对往事的追忆,梦中人似乎更加清晰,却也让思念愈加强烈,愁苦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句“吹箫人在雁回州”,诗人似乎不再关注沈郎的消瘦,而是将思念与情愫寄托在对吹箫人的描写中,体现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心痛。
整首词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结合细腻的情感,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离愁别绪,令人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柳疏疏映日:描绘出柳树在阳光下的稀疏状态,暗示时光流转,景物的变化。
- 井桐策策翻秋:秋风中的梧桐轻轻摇曳,象征着思绪的翻涌。
- 萧条不似那时游:对比往日的欢乐与现今的孤独,情感的落差显得尤为明显。
- 只有山光依旧:山的景色未变,象征着永恒的自然与人事的无常。
- 别久犹牵去梦:长时间的分别依然牵挂,梦中人让思念更显强烈。
- 怀多还惹新愁:思念的增加带来了新的忧愁。
- 吹箫人在雁回州:对美好音律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感伤交织。
- 不管沈郎消瘦:对沈郎的关心,但已无力改变现状,表达了一种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门柳”与“井桐”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意象。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了情感,使得景与情交融。
- 比喻:通过山光的比喻,传达出不变的情感与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游玩时光的怀念与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和愁苦,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情与思念。
- 桐:象征孤独与秋天。
- 山光:象征永恒与希望。
- 雁:象征离别与思乡。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寄托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门柳疏疏映日”描绘的是何种景象?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萧条
- C. 夏天的炎热
- D. 冬天的寒冷
-
“只山光依旧”中“依旧”指的是什么?
- A. 旧时的欢乐
- B. 亘古不变的自然
- C. 沈郎的容貌
- D. 诗人的思念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向滈《西江月》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前者更加注重自然与季节的结合,后者则更倾向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向滈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