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作者: 向滈 〔宋代〕
抵死漫生要见,偷方觅便求欢。
十分赢得带围宽。划地如今难恋。
枕畔水沉烟尽,床头银蜡烧残。
鸳衾不觉夜深寒。记取有人肠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诗人热切渴望与爱人相见,暗中寻求欢愉。纵使欢愉已得,却感到如今的恋情难以维系。夜深人静,床侧水波已沉,蜡烛光辉也渐渐消逝,鸳鸯被下不觉间已变得寒冷,唯有回忆那曾经的情意让人肝肠寸断。
注释
字词注释:
- 抵死:形容非常渴望或执着到不顾一切的程度。
- 漫生:随便、放纵地生活。
- 偷方:暗中、偷偷地寻找。
- 围宽:指情感的包围和宽容。
- 划地:比喻划分界限,暗指感情的疏离。
- 鸳衾:指鸳鸯被,象征夫妻或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典故解析:
- 肠断:指心中悲痛至极,出自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情感的极度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滈,字子瞻,号云白,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诗风清丽,擅长抒情,作品常充满对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经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西江月》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现出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全诗以“抵死漫生要见”开头,直接表达了对爱人的强烈思念,情感真挚而直接。接下来的“偷方觅便求欢”则透出一种无奈与偷天换日的感觉,暗示着爱情的秘密和不易。接下来的“十分赢得带围宽”表面上看似获得了爱情,但“划地如今难恋”则揭示了现实的困境,仿佛一切美好都难以持久。
在描写夜晚的意象中,诗人通过“枕畔水沉烟尽,床头银蜡烧残”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爱情的消逝,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孤寂与寒冷。“鸳衾不觉夜深寒”不仅描绘了夜深人静的环境,也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最后一句“记取有人肠断”是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撕心裂肺的痛苦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冲击。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交织,形成了一个对失去爱情的深切思考,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更为普遍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抵死漫生要见:表达了对见面的极度渴望,情感上不惜一切代价。
- 偷方觅便求欢:暗示在情感上采取隐秘的方式来追求欢乐。
- 十分赢得带围宽:虽说得到了爱情,但感情的宽容与包容似乎并不能长久。
- 划地如今难恋:爱情的界限划分,暗示了分离与失落。
- 枕畔水沉烟尽: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水波静止仿佛代表着情感的消逝。
- 床头银蜡烧残:蜡烛熄灭,象征着温暖和爱的消逝。
- 鸳衾不觉夜深寒:鸳鸯被的寒冷,暗示着情感的冷淡和孤独。
- 记取有人肠断:回忆往昔情感的伤痛,强调了失落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爱情比作蜡烛,易于熄灭,暗示其脆弱。
- 对仗:如“水沉烟尽,银蜡烧残”,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对环境的描写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反映了人对情感的执着与无奈,揭示了爱情的脆弱与短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沉:象征情感的冷却与流失。
- 银蜡:代表温暖与浪漫的爱情,随时间而消逝。
- 鸳衾:象征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暗示情感的疏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抵死漫生要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渴望
C. 忧伤
D. 幸福 -
“床头银蜡烧残”在诗中象征什么意思?
A. 爱情的温暖
B. 感情的消逝
C. 生活的富裕
D. 夜晚的宁静 -
诗中提到的“鸳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被子
C. 水
D. 香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向滈的《西江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失落,但李清照的词多了几分女性的细腻与柔弱,而向滈则更显执着与直接。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