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学仙者》

时间: 2025-01-17 09:15:05

微径透重峦,茅堂竹叶冠。

方瞳映骨静,秀气逼人寒。

夜火装丹灶,晴霜醮石坛。

不须惊浅俗,轻举入云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径透重峦,茅堂竹叶冠。
方瞳映骨静,秀气逼人寒。
夜火装丹灶,晴霜醮石坛。
不须惊浅俗,轻举入云端。

白话文翻译:

在蜿蜒的小路上,可以看到重重的山峦,茅草屋顶上覆盖着竹叶。
清澈的眼睛映照着静谧的骨骼,淡雅的气质令人感到寒意。
夜晚的火焰点燃了炼丹的灶台,晴朗的霜气萦绕着石坛。
无需惊讶于世俗的浅薄,轻松地向着云端飞升。

注释:

  • 微径:小路,形容幽静的小道。
  • 重峦:重重叠叠的山峦。
  • 茅堂: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 竹叶冠:竹叶覆盖的屋顶。
  • 方瞳:清澈明亮的眼睛。
  • 映骨静:映照出安静而清澈的气质。
  • 秀气逼人寒:形容气质清秀,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夜火装丹灶:夜晚的火焰照亮了炼丹的灶台。
  • 晴霜醮石坛:晴天的霜气飘散在石坛上。
  • 惊浅俗:惊讶于世俗的浅薄。
  • 轻举入云端:轻松地飞升到云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冲之,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司马光的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道教修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歌鉴赏:

《赠学仙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开篇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微径和重峦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暗示着修炼者所处的隐逸生活。接着,通过“方瞳映骨静,秀气逼人寒”来描绘修士的气质,强调其超凡脱俗的内在修养与外在神韵。夜火与晴霜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炼丹的氛围,象征着修行的艰辛与追求的美好。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轻视和对高远理想的向往,鼓励人们放下世俗的羁绊,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升华。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风雅的修仙情怀,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坚持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微径透重峦:小路穿过山峦,描绘出幽静的环境。
    • 茅堂竹叶冠:茅草屋顶上覆盖着竹叶,展现出自然与人居的和谐美。
    • 方瞳映骨静:清澈的眼睛映衬出安静的骨骼,形容修士的神态和气质。
    • 秀气逼人寒:淡雅的气质令人感到寒冷,突显出修士的高洁。
    • 夜火装丹灶:夜晚的火焰照亮了炼丹的灶台,象征着修行的艰辛。
    • 晴霜醮石坛:晴霜天气萦绕在石坛上,渲染出修炼的氛围。
    • 不须惊浅俗:不需要惊讶于世俗的肤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 轻举入云端:轻松地向高处飞升,象征追求理想境界的勇气和决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夜火装丹灶”,用火焰比喻修行的艰辛与希望。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物与修行意象的结合,使诗歌意境更为丰富。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修仙文化的向往,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的理想主义精神。

意象分析:

  • 隐秘小径:象征修行的宁静与隐逸。
  • 重峦:代表自然的伟大与修行的艰辛。
  • 丹灶与石坛:象征炼丹与修行的过程,代表追求长生与理想的努力。
  • 寒气:象征修士的高洁与清冷,暗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微径透重峦”指的是什么?
      • A. 大路
      • B. 小路
      • C. 河流
    2. 诗中提到的“夜火装丹灶”暗示了什么?
      • A. 炊事
      • B. 修行
      • C. 照明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超脱世俗
      • C. 享受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无题》李商隐
  • 诗词对比

    • 比较司马光的《赠学仙者》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平淡与宁静,而司马光则强调了修行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与其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