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鲍以道天童育王道中吴体》
时间: 2025-01-17 09:25: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逆云佛塔金千寻,傍耸滴翠玲珑岑。
春供万家富远目,响答两地纷啼禽。
风摇野帻去复去,露浥乳窦深尤深。
奇声俊逸鲍夫子,蓬社不挂渊明心。
白话文翻译:
在逆风的云层上,金色的佛塔高耸入云,旁边的翠绿山岑也在雨滴中显得玲珑剔透。春天里,万家灯火辉煌,眼前的景色令人向往;而两地的鸟儿在不停地啼叫,宛如回应着彼此。微风轻摇着野外的帽子,仿佛随风而去,露水浸润了乳窦,深邃而浓重。鲍夫子的声音奇特而优雅,蓬社的风气与他不再有渊明的心境相挂钩。
注释:
- 逆云:指逆风的云层。
- 佛塔:指高耸的佛教建筑。
- 滴翠:形容翠绿的山岑被雨水滋润,显得更加鲜艳。
- 春供:春天的供奉,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 响答:指鸟儿的啼叫声相互回应。
- 野帻:指野外的帽子,象征自在的生活。
- 露浥乳窦:露水浸润的地方,暗示滋润和丰盈。
- 鲍夫子:指鲍照,唐代诗人,以其诗歌才华著称。
- 蓬社:指隐士的社交圈,与渊明(陶渊明)相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浩,字君远,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其诗词清新脱俗、意境优美著称。生于南宋时期,身处变革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常反映对社会的洞察与哲思。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诗人游历天童寺时,受景致和鲍照诗歌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名士风范的追慕,同时也渗透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示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的“逆云佛塔金千寻”便以雄伟的佛塔引入,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诗中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春供万家富远目”,诗人表达了对繁荣景象的向往,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而“响答两地纷啼禽”则加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鸟儿的啼叫更是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诗中“风摇野帻去复去”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而最后两句提到的“奇声俊逸鲍夫子”和“蓬社不挂渊明心”,则是在赞美鲍照的才华的同时,也暗示出一种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逆云佛塔金千寻”:高耸的佛塔在逆风中显得更加壮丽。
- “傍耸滴翠玲珑岑”:翠绿的山岑在雨水滋润下显得清新。
- “春供万家富远目”:春天的景象令人心生向往,富饶的生活。
- “响答两地纷啼禽”:鸟儿的鸣叫声在空中交汇,生动而热烈。
- “风摇野帻去复去”:微风轻拂,帽子随风而去,象征自在。
- “露浥乳窦深尤深”:露水滋润的地方,暗示生机与丰盈。
- “奇声俊逸鲍夫子”:称赞鲍照的声音和风采。
- “蓬社不挂渊明心”: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陶渊明形成对比。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描绘人文情怀。
- 拟人:鸟儿的啼叫被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响答两地纷啼禽”与前句相对称。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名士风范的追慕,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金佛塔:象征高尚与信仰。
- 滴翠玲珑岑: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命力。
- 春供:寓意富饶与希望。
- 啼禽:象征生命的活力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 野帻:象征自由与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佛塔”象征什么? A. 高尚与信仰
B. 富饶
C. 自由 -
“春供万家富远目”中的“春供”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祭祀
B. 春天的丰收
C. 春天的供奉 -
诗中提到的“鲍夫子”指的是哪位诗人? A. 陶渊明
B. 鲍照
C. 李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史浩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但史浩的诗更具生动的场景描绘,而陶渊明则更多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