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
时间: 2025-01-01 15:50: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
作者:罗隐
越岭千峰秀,淮流一派长。
暂凭开物手,来展济时方。
旧迹兰亭在,高风桂树香。
地清无等级,天阔任徊翔。
麈尾谈何胜,螭头笔更狂。
直曾批凤诏,高已冠鹓行。
啸傲辞民部,雍容出帝乡。
赵尧推印绶,句践与封疆。
水占仙人吹,城留御史床。
嘉宾邹润甫,百姓贺知章。
席暖飞鹦鹉,尘轻驻骕骦。
夜歌珠断续,晴舞雪悠扬。
化向棠阴布,春随棣萼芳。
盛名韬不得,雄略晦弥彰。
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
感深惟刻骨,时去欲沾裳。
想望鱼烧尾,咨嗟鼠啮肠。
可能因蹇拙,便合老沧浪。
题柱心犹壮,移山志不忘。
深惭百般病,今日问医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越岭之美,淮水的绵长。诗人借助开物的技巧,来展示济世的方略。兰亭的旧址仍在,高风的桂树散发着芬芳。大地清净,无等级之分,天空广阔,自由飞翔。麈尾的谈吐与螭头的笔都显得狂放不羁,曾经批阅凤诏,已然高于鹓行。诗人高傲地拒绝民部,雍容地走出了帝乡。赵尧推崇印绶,句践掌握封疆。水中仙人吹笛,城中留下御史的床。嘉宾邹润甫,百姓贺知章。席上暖意如飞鹦鹉,尘埃轻盈驻留骕骦。夜晚的歌声断续,晴天的舞姿如雪悠扬。化作棠阴的布景,春天随棣萼的芳香而来。盛名难以隐藏,雄才大略反而愈加晦暗。自愧三冬的学习,来窥探高墙的秘密。感情深厚,刻骨铭心,时间流逝,欲沾裳而去。想念鱼烧的美味,惹得我唏嘘。或许因为笨拙,我适合老沧浪的生活。题诗的心依旧壮丽,移山的志向永不忘。深感惭愧百般疾病,今天问医王。
注释:
- 越岭:指越过山岭,可以理解为越过高山。
- 开物手:指有能力的人,能够开创事业。
-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象征着高雅的文化。
- 麈尾:指用来指挥的羽毛,象征优雅的谈吐。
- 螭头笔:指一种笔,象征着书法的狂放。
- 凤诏:指高贵的诏书,象征权力的象征。
- 雍容:形容人的气质雍容华贵,沉稳大方。
- 句践:春秋时期的越国国君,象征才能与权力。
- 御史:古代监察官,象征权力与地位。
- 骕骦:一种马,象征高贵与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10年),字鸣凤,号子真,唐末诗人,生于今湖北省,后移居江南。他以诗风清新、直抒胸臆著称,尤其擅长五律、七律,作品涉及政治、生活、自然等多个方面。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
创作背景: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创作于唐末之际,社会动荡,诗人借助自然景物与历史典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出他复杂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切入,从越岭的秀美和淮流的绵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中提及的兰亭、桂树等元素,传达出一种高洁的气质,象征着诗人对文化与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诗人以历史典故与人物,表达了对权力与地位的思考,反映出他对现实的感慨与无奈。整首诗字句流畅,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深思,体现了罗隐的诗歌风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诗的开头以自然景色入手,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
- 中间部分提到兰亭、桂树,暗示着文学与理想。
- 通过历史人物与事件,表现出诗人对政治的思考。
- 后半部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未来的期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移山志不忘”,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坚定的理想信念。
- 拟人:如“夜歌珠断续”,赋予声音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 本诗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越岭: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兰亭:象征着高雅的文化与人文精神。
- 桂树:代表着志向高洁与品格的高尚。
- 水占仙人: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项是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 A. 兰亭
B. 赵尧
C. 御史
D. 飞鹦鹉 -
“直曾批凤诏,高已冠鹓行。”这句中的“凤诏”象征什么? A. 权力与地位
B. 友情与爱慕
C. 文化与艺术
D. 自然与生活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罗隐的《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后者则强调豪放与及时行乐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