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白话文翻译:
浮云悠然自得地舒展,不朝苍梧山就去帝王的故乡。
不要说没有意图就没有事情,楚襄王也曾因忧愁而死。
注释:
- 溶溶:形容云彩在空中轻柔、流动的样子。
- 曳曳:形容云彩缓缓地拖曳,轻盈地移动。
- 苍梧:传说中的山,借指归隐之地。
- 帝乡:皇帝的故乡,这里可以理解为理想中的归宿。
- 莫道:不要说。
- 无心:没有心思,指没有目标。
- 愁杀:忧愁至极,形容楚襄王因忧虑而死的境地。
典故解析:
楚襄王是楚国的一位国王,历史上因遭遇困境和忧虑而最终去世,反映了即使在无心无事之时,内心的忧愁也会对人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诗中提到“苍梧”和“帝乡”,体现了对理想归宿的向往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字惟岳,号白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时期,诗人以飘逸的云作为象征,寄托个人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浮云》采用了浮云的形象作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忧愁的反思。开篇“溶溶曳曳自舒张”,描绘了浮云在天空中悠然自得的状态,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诗句中“莫道无心便无事”则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探讨,表明即使没有明确的目标,内心的烦恼和忧虑依然会伴随。诗人巧妙地通过楚襄王的典故,暗示了即使身处高位,也难免会有烦恼。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呈现出一种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溶溶曳曳自舒张”:描写浮云的轻盈与自由,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不向苍梧即帝乡”:提出对理想归宿的追求,暗示诗人内心渴望逃离现实的束缚。
- “莫道无心便无事”:反思人生的复杂,即使没有明确的追求,内心的感受依然真实。
- “也曾愁杀楚襄王”:通过历史典故,强调即使是高贵的身份也难免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浮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束的生活。
- 对仗:首尾句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浮云被赋予了“自舒张”的特性,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浮云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忧愁与烦恼。诗中通过楚襄王的历史典故,深刻揭示了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内心的苦楚都是不可逃避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象征自由、无拘束的生活。
- 苍梧:理想归宿,隐居的理想之地。
- 帝乡:象征权力与荣耀,历史的重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溶溶曳曳”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浮云的状态
C. 大海的波浪 -
楚襄王因为什么而愁苦? A. 战争
B. 权力斗争
C. 个人情感 -
诗中“苍梧”代表什么? A. 一座山
B. 理想的归宿
C. 一种情感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但罗隐的《浮云》更强调内心的忧愁与人生的哲思,而李白则展现了更加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罗隐诗文集》